Page 16 - 《党政研究》2023年第4期
P. 16

党 政 研 究  2023 4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意义



                                                  季子正  胡振良







                      〔摘要〕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超越,是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批判基础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其在时代变化中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现
                  代化批判理论与实践、苏联模式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等三个形态,
                  实现了从 “批判”到 “建设”,从 “传统”到 “现代”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代化;资本主义现代化批判;苏联模式;中国式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8048 - ( 2023)04 - 0014 - 09


                 现代化,是对 16 世纪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急剧变动过程的统称,展
             现了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历史变迁,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资本主义首先
             开始了世界的现代化进程,在资本主义现代化矛盾的基础上社会主义现代化产生了。社会
             主义现代化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超越,是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批判基础上探索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其在时代变化中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化批
             判理论与实践、苏联模式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等三个形态,实
             现了从 “批判”到 “建设”,从 “传统”到 “现代”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
             现代化的崭新形态,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的现代化进程,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化批判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毕生的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致力聚焦的对象是 “现代社会”,贯穿一
             生的主题是 “批判”,持续一生的追求是 “社会主义”,他们关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批判,
             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一个形态。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浙江温州的历史和经验”
                             ( 22YJC71002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中国式现代化与 21 世纪世界社会主
                             义研究”( 22JJD710013)
                 〔作者简介〕季子正,温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浙江 温州 325000;
                            胡振良,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
                            京  100091。
                  4 ·  ·
                 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