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党政研究》2023年第3期
P. 123
造。基于党建势能和人民立场,它们协同作用于高效能治理,进而驱动高质量发展。
四、结论与展望
基层治理关乎国家安全与高质量发展。加速社会情境下,创新基层治理的 S 县的实践
展现敏捷治理的图景。它有效回应时代之问,也深度契合国家善治取向。基于治理基础节
奏的变化,本文尝试将敏捷治理嵌入基层治理体系,主要结论有:
第一,敏捷治理是一种积极顺应加速社会的治理要求,可以更好地应对基层矛盾纠纷
调处的治理价值观以及治理方式。治理情景和条件决定治理方式。城镇化发展导致基层社
会矛盾不断增加。要构建与城镇化时代基层基础变化相适应的治理新范式。通过重塑治理
结构和优化治理流程,敏捷治理将有效地改变传统分散性、单向度的基层治理运作模式;
它构建具有时代语境和治理韧性的实现路径与机制,推动国家的制度优势、党的组织优势
更好地转变为治理效能和发展效能,从而实现国家与社会、基层之间的同频共振、良性互
动以及有效转化。
第二,基于积极治理取向的敏捷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科层化治理、运动式治理或
专项治理的局限性,从而提高基层善治能力。它重视贯彻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和组织路
线,从而推动公共治理重心下移、社会力量下沉和服务平台下放,强化末梢治理。注重赋
能与赋权相结合以及条块治理的多维互动,积极主动地与其他治理主体进行调适和融合,
进而实现对复杂、多变、动态的环境快速响应与适应调整,促进基层善治能力提升。这既
避免或减少科层化治理所引发条块分割、效能不佳等局限性,也可以弥补运动式治理治标
不治本、社会主体参与不足的限度,为未来深化基层治理及其有效实现方式提供增长点。
第三,敏捷治理是新时代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实现方式。理想化的敏捷治
理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复杂过程和社会系统工程。敏捷治理拓展了高效能治理引领高质量
发展路径。从基础、过程、结构、结果等维度协同发力,充分激活和持续强化党建引领、
技术赋能、载体创新、治理变革等治理要素,从而推动公共治理问题的精准识别、治理节
奏的快速响应、治理方式的协同行动、治理机制的持续调适,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
共同体的构建和基层善治能力的提高。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乎基层社会的安定有序和充满活力的统一。基于中国场景的敏
捷治理是融合党的全面领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党领共治的治理新范式之一,它丰富了
中国社会治理特别是善治能力理论。它既拓展 “政党 - 政府 - 社会”范式,也深化了
“党的组织优势、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通
过聚焦基层治理基础节奏的变动,本文基于县域单元系统地分析敏捷治理的实现路径和机
制,有助于为未来深化县域社会治理研究提供借鉴。作为一种新兴的、面向未来的治理形
态,敏捷治理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及研究空间,进而更好地建设共建共享共治社会治理制
度以及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1〕李庆瑞,曹现强. 党政统合与自主治理: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逻辑———基于 2020 年至 2021 年社
会治理创新案例的扎根理论研究 〔 J〕 . 公共管理学报,2022,( 3) .
〔 2〕付翠莲,吴帅. 我国乡村治理中的 “国家 - 社会”关系分析———以象山县 “村民说事”为例
〔 J〕 . 理论与改革,2019,( 4) .
〔 3〕吴晓霞.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前后三十年: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 〔 J〕 . 学习与探索,2013,
( 2) .
2 · ·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