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党政研究》2021年第4期
P. 52

学路径,从组织学视角出发提出了群众型政党的概念。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奥托·
             基希海默 ( Otto Kirchheimer)根据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西欧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
             中意识形态色彩逐渐减弱,政党之间的对立开始淡化;一些执政党为寻求在社会全体成员
             获得更广泛的支持者,提出了全方位型政党,也叫 “兼容型”政党,尽可能地代表所有
             民众获得最广泛的支持与认同。随后,美国学者卡兹 ( Richard S. Katz)、爱尔兰学者梅
             尔 ( Peter Mair)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和政党的不断调整借用经济学中卡特尔这一组织范
             畴提出卡特尔型政党模式。荷兰学者安德·库维尔 ( André Krouwel)根据西方社会中政
             治与经济格局变化、金钱选举和资本参政等因素综合作用,提出了商业公司型政党。他认
             为政党表现出公司化的趋势比较明显,个人权力与资本对政党政治的影响不可小觑,对西
             方传统多党竞争制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困境。
                  从世界政党发展的百年大变局来看,政党随着社会结构、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进行不
             断调整以适应现代性变革。例如,西方政党先后出现精英型、群众型和全方位型等政党类
             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观点。政党的 “型与类”的变化背后就是西方政党在特定的政治
             框架中为适应执政环境的变化而对自身进行的系统化调试。政党类型学分析法 “主要以政
             党组织 (包括党员个体)、政党参与政治的过程 (包括执政、参政或作为压力存在)、政
             党与其他行为体的互动 (包括政党与社会、政党与政府、政党与国家等)进行分类。”
                                                                                                         〔 6〕
             从不同维度与层面对政党的调适与变化给予了系统的思考与阐释,构成了二战后欧美政治
             学界最具影响力、最有原创性的分析政党组织变化的阐释工具。政党类型学分析法有助于
             学界更清楚地认识到政党组织变化的历史轨迹和导致变化的相关因素,从而深刻了解西方
             民主国家政党制度的特征。其实,政党的演变、适应与调整远远不止以此分类这么简单。
             “政党组织的内涵、功能、特征、行为方式等都会随着社会条件和政治形势的变迁而发生
             特定的转变,这意味着政党组织的适应性而非政党组织的衰落或失败,并进而影响不同政
             党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上述的政党类型学分析模型,只是一个理想勾勒,事实上没有一
                                      〔 7〕
             个政党组织能够完全符合精英型、群众型、全方位型、卡特尔型或公司型所描述的那些特
             征与变化。总之,西方民主政治的核心特征是政党政治 (竞争型的政党制度),这一点从
             政党诞生之日迄今,总趋势没有发生本质性变化。
                  西方学界对世界政党类型学的分析对国内学界探讨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具有一定的
             启发和借鉴意义。国内学界尝试使用 “使命型政党”这一概念表达中国共产党的类型化
             特征,并对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当前的研究 “既要立足于中国政治体制框架的特殊性,又
             要充分借鉴政党类型学的相关研究方法,提高整个研究的系统化和学理性” 。“使命型政
                                                                                            〔 8〕
             党”是 “一个吸引人们归依并信奉其理念为主要目的,而非以扩大选民支持而赢得公职
             选举为主要目标的政党。” 使命型政党还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紧密相连,集中体现了马克思
                                        〔 9〕
             主义政党的现代性特质。使命型政党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指导,立足无产阶级
             政党 “本质属性规定”而衍生出来的新概念 。使命型政党与民族国家的缔造联系在一
                                                            〔 10〕
             起,它不仅领导了缔造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而且将现代民族国家建设、发展和治理作为
             使命,继续将领导现代民族国家的治理为己任 。
                                                              〔 11〕
                  “使命型政党”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共产党组织特征和运行逻辑的全新提炼
             和概括。党的十九大强调要 “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以及
                                                                                                    〔 12〕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
             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推进新
                                                     〔 13〕
             的伟大工程是使命型政党始终如一肩负的伟大使命与责任。“使命型政党”的提出无疑是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共产党在类型化界定上的一次全新表达和重大突破,具有强大的
             理论逻辑性和现实解释力。对民族复兴的使命意识和加强自身建设的自省意识也在中国共
                                                                                                       1 ·  ·
                                                                                                      5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