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党政研究》2021年第2期
P. 64

的实践观要求我们协调好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既要满足人类的合理需求,又要维护生态
             的平衡。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 《形态》)是马克思哲学从自我意识转向实践以后的重
             要理论成果。在 《形态》中马克思对自己的唯物史观进行了系统阐述,是生态文明可能
             性的客观依据。马克思批判旧的历史观割裂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对自然界的关系从历
             史中排除出去了,因而造成了自然界和历史之间的对立。” 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孤立地谈论
                                                                          〔 4〕
             生态危机,而是在人类社会中定位生态危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最基
             本范畴。生产力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关系体现的是
             人类在改造自然界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出了问题,实际上主要是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出了问题。人类不遵守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对自然界一味地进行 “剥
             夺”,才导致了生态危机。在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力量居于主导地位,自
             然界的资源和人类劳动都是资本创造利润的手段,人与自然的矛盾,实际上主要来源于工
             人与资本家的矛盾。马克思正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自然史与人类史的辩证运动中,论
             证生态文明的可能性。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将会发生变
             革,人与人之间将摆脱金钱关系的束缚,每一个人都将获得解放。随着人与人之间的对立
             消失,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也将不复存在,人与自然将走向和解,人类将迎来生态文明时
             代,这是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在 《共产党宣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 >序言》《资本论》等著作中丰富、发
             展和检验了自己的唯物史观。实践关系和社会关系范畴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始终占据着重要
             的位置,马克思始终站在实践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视角,看待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和生态环境
             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揭示了生态文明的发展规律,为人类提供了一把打开生态文明发
             展规律大门的钥匙。
                  (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生态文明发展规律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以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依据,可以把人类社
             会文明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
                  渔猎文明属于蒙昧时代,大致与原始社会阶段相对应。“蒙昧时代是以获取现成的天
             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工产品主要是用做获取天然产物的辅助工具。” 在蒙昧时代,人类
                                                                                      〔 5〕
             生存非常艰难,主要依靠渔猎和采集为生,把自然界的资源和自然产物直接作为生活资
             料,几乎没有在地球的生态环境中进行任何创造性的劳动,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极为有
             限。虽然人类开始作为拥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面对自然界,但是由于生产力较为低下,与
             自然界相比,人类的力量显得非常弱小。这一时期,人类敬畏自然界的威力,是自然的奴
             隶。正如恩格斯所说: “在原始人看来,自然力是某种异己的、神秘的、压倒一切的东
             西。” 正是由于原始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他们才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为一种有生命、有意
                   〔 6〕
             志的存在,并加以人格化、神圣化,创造了许多自然神,形成了原始的神话自然观。从某
             种程度上讲,在这一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是生态系统内部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界处于
             较低水平的和谐状态,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微乎其微。由于经济文化极端落后,文明发展
             程度较低,采集和渔猎文明不是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农业文明是野蛮时代,大致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阶段相对应。“野蛮时代是学会畜
             牧和农耕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 农业文明意味
                                                                                           〔 7〕
             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了由掠夺到改造的阶段。随着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人类自身力
             量不断强大,人类开始进入野蛮时代。在野蛮时代,人类开始逐步地 “征服”自然,由
             自然界的奴隶逐步变为自然界的抗争者。由于生产力水平有限,人类对自然界的开发主要
                                                                                                       3 ·  ·
                                                                                                      6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