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党政研究》2020年第3期
P. 16
观条件,违背了人民的心愿,不同程度地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在列宁的思想上,实施战时
共产主义措施的错误就在于此。
值得指出的是,苏维埃政权实施上述措施与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或共产主义社会没有共
同之处。上述措施的根本特点,一是强制性。粮食征集制具有强制性地对农民收购粮食的
特点。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居民分配消费品的措施,具有强制性地建立消费公社并将居民
编入消费公社、对于非消费公社购买粮食和运送粮食进行打击的特点。加快工业企业国有
化的措施,具有强制性要求资本家接受国有化措施的特点。普遍劳动义务制,具有迫使闲
散人员参与生产劳动、惩罚逃避劳动者的特点。二是困苦性。实施上述措施,是因为苏维
埃政权面临十分困难的局面。实施上述措施特别是实行粮食征集制,加剧了农民生活的困
苦。1919 年三、四月间,苏俄城市职工的面包消费量是每人每天 0. 6 磅 ,1920 年莫斯
〔 36〕
科的工人的工资收入只等于他实际消费标准的 8 - 20% 。农民的生活更是处于饥寒交迫
〔 37〕
之中。战时共产主义措施的上述两个特点,即强制性特点和困苦性特点,相悖于社会主义
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可以看出,当时苏俄的社会状况完全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或者共产
主义社会。对此,作为俄共 (布)和苏维埃国家领导人的列宁,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的列宁,是不会不知道和不懂得的。或者说,他怎么会将战时共产主义措施与理想中的社
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混淆在一起,他怎么会将俄共 (布)和苏维埃政权实施战时
共产主义措施的错误等同于他们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错误呢?他怎么会产
生利用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措施的机会使苏俄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呢?
从列宁话语的字义上看,他说我们犯了错误———试图 “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
产品生产和分配”,试图 “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可以领会它的真意。在他的思
想上,错误在于按共产主义的 “原则”来调整产品的 “生产和分配”,在于实行共产主义
的 “生产和分配”。这说明,在他的思想上,错误不在于试图实现社会主义 “社会”或共
产主义 “社会”,只在于实行了貌似共产主义原则的 “生产和分配”。这种生产和分配就
是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 “生产和分配”,也就是战时共产主义措施。由此,可以得出结
论:列宁话语的意思是,我们犯了错误,实行了貌似共产主义原则的战时共产主义措施。
三、结语
在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坚持科学地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他在 《无产阶级
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一文中提出: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任务指进入没有阶级和
阶级差别的社会状态,对于苏俄来说这是一个无比困难的、长时期的任务,以行政手段和
立法手段强行加快其过程只会造成挫折和损失。他在 《苏维埃政权的成就和困难》的著
作中提出,苏俄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任务,需要 “几十年”的时间。他在 《共产
主义运动中的 “左派”幼稚病》中提出,苏俄 “刚”处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 “初级
阶段”,完成过渡的任务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过渡的过程中,无产阶级的工作只能很长
期、很缓慢、很谨慎地进行。
在中国学术界,大多数人持这样的观点:在国内战争时期,列宁试图利用军事共产主
义的作用,使苏俄 “顺势”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或者他试图找到一条 “简捷道路”实
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笔者认为,在人类历史上,社会形态的更替特别是以共产主义
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是一个无比艰巨的任务,是一场伟大
的革命。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这场革命和完成这个任务,不可能有 “顺势”的机
会和 “简捷道路”可选择。
俄共 (布)八大通过的党纲,表达了列宁继续推进工业企业国有化的思想和有计划、
5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