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党政研究》2020年第2期
P. 6

党 政 研 究  2020 2









                           道义理想主义: 中国外交的政治逻辑




                                                        任剑涛








                      〔摘要〕中国外交呈现出道义理想主义的思维逻辑。从中国政治史自身演变逻辑看,它
                  呈现出由闭关锁国到开放发展的变化轨迹。从外交思维的演进观察,它显现出承认强权政治前
                  提条件下,基于弱者的道义取向,以及崛起状态下,自认大国基点上的强者道义逻辑。这两者
                  是基于同一逻辑的翻转。中国外交所展现的深层理念的道义优先特质,让其难以展现长袖善舞
                  的一面。这是德性因素刚性主导中国外交的结果。中国外交试图与国家疾速发展局面匹配,必
                  须作别政治化僵局:不以国内政治,尤其是意识形态取向的内政决断,直接延伸到外交领域,
                  才足以理性确立外交思维,并真正开拓左右逢源的外交新局面。
                      〔关键词〕中国外交;政治逻辑;道义理想主义;道义现实主义;外交思维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8048 - ( 2020)02 - 0005 - 16



                 理解中国外交的政治逻辑,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是历史线索。1949 年新中国
             成立 70 年的外交历程,以 1978 年改革开放为界,前三十年闭关锁国,后四十年走向开
             放。其二是总体评价。七十年外交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一是逐渐摸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
                 ①
             的外交进路。二是深刻重塑了外交思维,国家利益逐渐成为外交的替代性理念。三是确立
             了外交的精神宗旨。中国外交以 “道义理想主义”为价值基础,这是一种与经济利益为
             中心的外交形成鲜明对照的外交思维,它旨在固守外交的价值取向,全力分辨敌友,经济
             利益得失不是主要考量选项。四是外交转型必要性凸显。由于中国国家处境的变化,“后
             革命社会”塑形外交,政治脱敏成为新外交战略思维形成的前提条件。政治脱敏成功,中
             国外交就会进入一个新天地;政治难以脱敏,由内政到外交方式都会循排斥性的政治思维
             展开。在一个复杂的现代世界中,确立中国外交的自洽政治逻辑,既有利于维护中国国家


                 ①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70年外交的宏观总体描述与分析,已刊论文数量甚多。可参见左凤荣 《新中国外交 70 年
                    的历史性成就与基本经验》,《科学社会主义》2019年第 5期;贺平 《 70年中国经济外交的整体演变、战略意图
                    和影响因素》,《世界经济研究》2019 年第 11 期;宫力 《当代中国外交:70 年的探索与启示》, 《国际观察》
                    2019年第 4期。这些文章对中国 70年外交的诸方面特征进行了较为周全的归纳。相比而言,笔者更为关注中国
                    70年外交的基本价值准则,因此与例举的论文在旨趣上有所不同。

                 〔作者简介〕任剑涛,清华大学政治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084。
                                                                                                       5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