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党政研究2019年第3期
P. 5
党 政 研 究 2019 3
论 “自治” 模式在社会转型中的遭遇
张康之
〔摘要〕在人类的农业社会历史阶段中,人是消融于共同体之中的,没有 “自治”与
“他治”的问题。一些对农业社会中的生活状态的现代性解读认为,那个时候存在着自治,实
际上是不实的。自治与他治的问题是产生于现代化进程中的,首先是因为人有了自我意识,其
次是因为在社会分化中产生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才产生了自治与他治的问题。自治从个
体的人到群体到组织再到民族国家,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而他治也同样有着层层展开的结
构,但个人主义是其逻辑源头。在政治上,现代社会中的自治是与民主联系在一起的,而他治
总是让人首先想起法治。尽管在实践中有着诸多难以罗列的表现方式,但总的说来,自治与他
治构成了一种矛盾,也只有辩证法能够帮助我们理清自治与他治的关系。然而,这对矛盾的出
现和存在,是与特定的历史阶段联系在一起的。随着全球化、后工业化运动的兴起,自治与他
治的所有争论都正在失去价值。因为,作为自治与他治相融合的形态———合作治理正在生成。
〔关键词〕自治;他治;社会治理;合作治理;社会转型;后工业社会
〔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8048 - ( 2019)03 - 0005 - 10
昂格尔在谈到对工业社会及其社会治理模式的总体批判时说:“首先,总体批判可能
会期待一种抽象形式的体系,它依然不能将这种形式变得足够具体。它会去界定这样一些
条件,思想中符合这些条件的矛盾解决方案,在社会中是能够被切实实现的。比如,它可
以确定在何种意义上以及根据何种普遍的方法,价值主观性原则是能够被替代的,以及与
原则相对应的经验是如何被改变的。其次,通过其论述我们自己的自我意识的作品,总体
批判的实践自身也会向修正道德感的方向而努力,向着政治的重新定位而努力。” 昂格尔
〔 1〕
认为,如果理论做到了这两个方面,那么,“我们就能够认识到,理论既非主人,亦非证
人,而是历史的同谋” 。
〔 2〕
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这场历史性的社会转型运动中,如果我们希望致力于理论思考的
话,就需要有这样的追求,那就是,在人类即将走进的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中,作为 “历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重大基础研究计划 “通过服务型政府建设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 12XNL003)
〔作者简介〕张康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 100872。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