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党政研究2019年第1期
P. 49
化和制度化的过程来看,实事求是始终是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
通过对十二大至十九大党章历次版本的检索,这一表述始终没有发生变化。十二大首
次将党的思想路线写入党章,都是从党的建设基本要求的层面进行阐释的。党的建设基本
要求从十二大党章的三项,即 “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
持民主集中制” ,发展为十四大党章的四项,即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
〔 22〕
实事求是”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民主集中制” ,并延续到十八大党章,
〔 23〕
只是其中关于思想路线精神实质不断加以丰富,十六大党章修改为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与时俱进”,十八大党章进一步修改为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
真务实”,十九大党章则将党的建设基本要求总结为五项,在既有基础上增加了 “坚持从
严管党治党”。从党的建设基本要求内容演进的角度可以发现,思想路线是党的建设的一
贯要求,而对思想路线的接续总结反映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自觉,也反
映出对思想路线内涵认识的深化。
关于 “思想路线”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中出现的频次,十
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三次提到 “思想路线”问题,十二大报告提到两次,十四大报告
提到三次,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分别提到一次,其他党的代表大会未明确提出这一概念,
但均对思想路线进行了阐释,并不断根据时代发展要求赋予其新的内涵。党的十二大报告
指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并在党章修正案中加以确认,
〔 24〕
实现基本内容的规范化表达和制度化确认。十三大报告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
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作为首要观点与其他论点一起构成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 25〕
会主义理论的轮廓” ,将其作为指导思想的基本论点的同时突出了 “解放思想”的重要
〔 26〕
性。十四大报告将其表述为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并开始将
〔 27〕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概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和党的法宝。十五大
报告从思想精髓的角度进一步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
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并从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 28〕
〔 29〕
视角强调了 “三个有利于”标准,突出了思想路线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突出价值。十六
大报告则从保持党的先进性视角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
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表明思想路线不仅是党的思
〔 30〕
想建设的重要维度,对党的其他方面的先进性建设具有普遍性价值。十七大报告指出,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
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 ,突出了思想路线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抵御风
〔 31〕
险挑战的方法论意义。十八大报告进一步丰富了思想路线的精髓,强调 “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十九大报告在思想路
〔 32〕
线内容表述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指出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
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表明了思想路线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 33〕
主义的关系,也为进一步深化思想路线提供了阐释空间。
“思想路线”在完成了概念化和制度化之后并不意味着固定化,其内涵仍在不断随着
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而不断丰富,“思想路线”概念确立的过程、内涵丰富的过程和
精髓深化的过程,体现着党的建设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思想路线”的演
进不是纯粹思辨的结果,而是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治理的实践中深度互动的结果,有着
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二、“思想路线”概念演进的动力条件
“思想路线”概念形成与内涵演进有着复杂的历史动力条件,不仅有理论层面的思想
9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