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党政研究2019年第1期
P. 48
后毛泽东不断丰富了这一概念的内涵,并在党的历史中逐渐实现了制度化。1930 年在
《反对本本主义》中进一步强调,“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在分析中国革命实际时,
〔 7〕
认为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这本身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
〔 8〕
认识论的自觉,也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结果。1937 年的 《实践论》和 《矛盾论》对中
国共产党科学思想路线进行了系统阐述,认为 “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
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在从哲学认识论阐释思想路线的同时将其与中国传统的
〔 9〕
“知行观”结合起来,既界定了 “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也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尤其将 “实事求是”放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重新阐释,融合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
科学性和思想路线精髓的民族性,增强了思想路线的传播力、认同力和影响力。
关于思想路线的命名在党的历史中出现过不同的提法。改革开放前,在毛泽东著作中
出现过两次直接使用 “思想路线”的概念。在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建国以来重要
文献选编》和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1949 年 10 月 ~ 1966 年 5 月)中共出现 5 次,其中
任弼时在 1945 年中共七大上的发言稿 《努力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提出 “正确
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路线” 。在 “思想路线”的创立阶段,重点突出
〔 11〕
〔 10〕
和阐释了思想路线的科学性质和主要创立者,旨在通过与错误思想路线的对比,以此确立
符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的基本内容。改革开放以来的提法具有多样性,在 《邓小平文
选》中出现 36 次,先后出现了 “三中全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 、“辩证唯物主义的
〔 12〕
思想路线”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思想路线” 、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
〔 14〕
〔 13〕
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毛泽
〔 16〕
〔 15〕
东同志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等提法。从概念表述的变迁中可以发现思想路线从形
〔 17〕
成、确立到重新确立的基本逻辑,尤其是给 “思想路线”加上不同的定语,本质指向相
同,即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也就是毛
泽东一直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初期,重点突出了思想路线的实质,而随
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对 “思想路线”的表述逐渐规范化。
(三)“思想路线”内涵的发展
关于思想路线内涵的发展,集中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其在 《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的历
次代表大会报告以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著作中的阐释。 “思想路线”在 《邓小平文
选》中出现 36 次,第一次出现是在 1978 年 12 月 13 日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
致向前看》的报告中,邓小平指出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并结合 “真理标准讨论”问题指出 “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
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
途和命运的问题”。 思想路线问题的重新高度重视是由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极端重要性
〔 18〕
决定的,不仅是思想认识的方法自觉,也是破解现实问题的路径自觉。
思想路线内涵经历了一个内容完善和话语规范并实现制度化的过程,在 《中国共产党
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将其总结为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
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 1980 年 2 月 29 日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
〔 19〕
的讲话中,邓小平第一次明确表述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
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对内涵进行了完善并为其实现
〔 20〕
制度化提供了基础。党的十二大通过的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表述为,“党的思想路
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关
〔 21〕
于思想路线内涵的表述在十二大党章中实现了制度化,并且这种表述延续至今,而从概念
8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