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5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245
社会·2022·6
龄变量,但未详细区分年龄和出生队列效应。 上述问题都有待未来做进
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陈皆明、陈奇.2016.代际社会经济地位与同住安排———中国老年人居住方式分析[J].社
会学研究(1):73-97.
崔恒展、李宗华.2012.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内容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4):29-35.
费孝通.1983.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北京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6-15.
赫特尔,马克. 1988. 变动中的家庭———跨文化的透视[M].宋践、李茹,译.杭州:浙江人
民出版社.
李婷、 胡 文波. 2021. 中 国家庭 的代际 同住及 其驱动 机制 变迁———基于 CHNS 1991—
2015 的九期调查数据[J]. 人口与经济(6):54-67.
刘汶蓉.2016.转型期的家庭代际情感与团结———基于上海两类“啃老”家庭的比较[J].社
会学研究(4):145-168.
焦开山.2013.中国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与其婚姻状况的关系分析[J].人口学刊(1):78-86.
马春华.2016.中国城市家庭亲子关系结构及社会阶层的影响[J].社会发展研究(3):44-70.
尚会鹏.1997.中原地区的“分家”现象与代际关系———以河南省开封县西村为例[J].青年
研究( 1):10-16.
石金群.2013.城市家庭成年子女与父母的代际关系广州为例的实证研究[D].中国社会
科学院博士论文.
石金群.2016.转型期家庭代际关系流变:机制、逻辑与张力[J].社会学研究(6):191-213.
宋健、戚晶晶.2011.“啃老”:事实还是偏见———基于中国 4 城市青年调查数据的实证分
析[J].人口与发展(5):57-64.
宋月萍. 2019. 照料责任的家庭内化和代际分担: 父母同住对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J].
人口研究(3): 78-89.
唐灿、马春华、石金群.2009.女儿赡养的伦理与公平———浙东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性别
考察[J].社会学研究(6):18-36.
陶涛、刘雯莉、李婷. 2021. 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个体化进程中的中国家庭养老支持
分工[J]. 社会学研究(5):25-46.
陶艳兰.2011. 代际互惠还是福利不足? ———城市双职工家庭家务劳动中的代际交换与
社会性别[J]. 妇女研究论丛(4):13-19.
陶自祥.2011.代内剥削:农村光棍现象的一个分析框架———基于渝北 S 村长子打光棍的
调查[J].青年研究(5):31-38.
王萍、李树茁. 2007. 中国农村老人与子女同住的变动研究[J]. 人口学刊(1):22-28.
王跃生.2008.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理论分析[J].人口研究(4):13-21.
王跃生.2013.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动分析———基于 2010 年人口普 查数据 [J].中国社 会
科学( 12):60-77.
吴帆、冯丽琴.2020.中国城市居民代际居住安排:一项基于 CHARLS 的拓展研究[J].杭州
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10-19.
吴伟、周钦.2019.房价与中老年人居住安排———基于 CHARLS 两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财经科学(12):40-52.
巫锡炜、郭志刚.2010. 我国从妻居的时空分布———基于“五普”数据的研究[J].人口与经
济(2):11-19.
谢桂华.2009.老人的居住模式与子女的赡养行为[J].社会 29(5):149-167.
·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