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社会》2020年第3期
P. 116

市场化与中国民众社会公平感的变迁 : 2005 — 2015

   ( 续表 )
   截距                  5.894    8.251   5.332   9.000 
                       ( 0.144 )  ( 0.209 )  ( 0.210 )  ( 0.323 )
   狏犪狉 ( ε 犼 )         2.006    3.031   1.980   3.026 
       犻
                       ( 0.056 )  ( 0.089 )  ( 0.055 )  ( 0.093 )
   狏犪狉 ( ξ )                  0.006                 0.046
       犻
                              ( 0.006 )             ( 0.032 )
   犮狅狏 ( ε 犼 , 2 )            0.365              0.392 
       1
         犻
       犻ε 犼
                              ( 0.034 )             ( 0.030 )
     注 : 狆 < 0.05 ,狆 < 0.01 , 狆 < 0.001 。
        
                           
                 
   此也可以推知 , 降低相对剥夺感并增加向上流动机会是提升民众公平
   感的一个有效途径 。
       最后 , 在控制上述所有变量以后 , 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对结果公平感
   和机会公平感都有显著影响 。 具体来说 , 受访者所在省份的市场化指
   数每提高 1 分 , 结果公平感就会提高 0.099 分 , 机会公平感则会下降
   0.127 分 。 因此 , 假设 2 和假设 4 得到数据的支持 , 假设 1 和假设 3 没
   有得到数据支持 。 这一结果充分说明 , 在经历市场化改革以后 , 中国民
   众的公平感并未随着实际不平等程度的发展同步发生变化 。 虽然很多
   研究认为 , 中国在经历市场化改革以后 , 实际分配结果的不平等有所提
   高 , 且普通民众获得了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 , 但从本研究的结果看 , 民
   众的结果公平感反而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上升 , 机会公平感则随
   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不断下降 。 我们认为 , 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
   是 , 市场化改革除了影响客观的不平等程度以外 , 也深刻改变了民众对
   结果不平等和机会不平等的接纳程度 。 当一个社会逐渐摈弃平均主义
   分配原则并变得越来越接受应得主义分配原则的时候 , 民众也将变得
   越发认可分配结果上的不平等 , 并对竞争机会的不平等持更加批判的
   态度 。 从这一结论出发 , 我们认为 , 随着中国社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
   高 , 国家在努力促进分配公平和努力提升全社会公平感的时候 , 其关注
   点也应该从结果公平转向机会公平 。
       上文在研究市场化对公平感的影响时并未纳入其他宏观层面的控
   制变量 , 为了检验分析结果的稳健性 , 我们又在表 5 模型 2 的基础上进
   一步控制了各省的人均 犌犇犘 、 三产比重和城乡收入比 。 人均 犌犇犘 是以
   往研究最常用的经济发展指标 , 三产比重是最常用的现代化指标 , 城乡


                                                             9
                                                            1
                                                          · 0  ·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