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社会》2019年第6期
P. 15
社会· 2019 · 6
成了普通网友与亲密网友两种关系,类似于实体空间的弱纽带和强纽
带,学者将其称为虚拟社会资本( 犠犻犾犾犻犪犿狊 , 2006 )。通过即时通讯、休
闲游戏、社交软件等途径,上网者之间形成网络社区,完成从陌生大众
到普通网友的过渡,其中许多人维系了较大规模的线上社会网络(黄荣
贵等, 2013 )。再进一步看,在稳定的网友关系中,线上频繁互动所带来
的直接结果是形成了亲密网友关系。不同于普通网友,在亲密网友之
间,线上交流的话题往往超出群体一般性,增加了个体特殊性,与日常
工作生活、个人故事经历、彼此利益关系等内容密切相关,久而久之,特
别亲密的网友之间就产生了一对一的情感交流需求,渴望向面对面的
实体空间亲密关系转移。虽然具有个体差异,但总的趋势包括三种状
态:其一,没有亲密网友,无从产生虚实转换的推动力;其二,亲密网友
的数量较少,产生虚实转换的推力源就少;其三,亲密网友的数量较多、
规模较大,这种虚实转换的推力源就多,力度就大。三种状态的背后逻
辑是,亲密网友的数量构成了社会网络由虚拟空间向实体空间的转换
推动力。为此,我们提出本文的第一个研究假设:
假设 1 :虚拟空间的亲密网友越多,转换为实体空间亲密朋友的规
模就越大。
(二)网络使用的专业性推动力
专业性是虚实关系转换的另一种推动力。这与“数字鸿沟”现象相
关,即对互联网信息通讯技术是否接入的第一道数字鸿沟,以及关于这
些技术使用能力差异性的第二道数字鸿沟( 犃狋狋犲狑犲犾犾 , 2001 )。在中国,
两道数字鸿沟都已出现,与西方的发展同步(张伦、祝建华, 2013 ;韦路、
谢点, 2015 ),集中表现为互联网使用的主导目标和功能的差异,一部分
是将其作为沟通工具的专业性使用者,另一部分是将其作为业余生活
的一般性使用者。随着社交网络的出现,无论是国内的微博和知乎,还
是国外的脸书和维基百科,这些网络平台聚集了大量的用户,上网者根
据其主导目标来选择网络平台的服务功能,成为专业性使用者或一般
性使用者。研究表明,一般性使用者教育程度较低,较少关心线上网络
的知识类内容,而满足于互联网提供的休闲娱乐和一般交流功能,仅为
“大众网民”这种存在形式( 犓犪狋狕犪狀犱犃狊 狆 犱犲狀 , 1997 ; 犅狉犪狀犱狋狕 犵犲狋犪犾. ,
,
2011 )。与此不同,专业性使用者教育程度较高,对于网络沟通不但有
知识诉求,而且这种诉求通常带有专业化倾向,通过参与专业社群获得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