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201902
P. 88
新农合“病有所医”有无增进农村居民健康?
村居民健康。不过,对于特定群体,新农合较好地实现了减轻农村居民
医疗费用负担的政策目标,能够较为普遍地在不增加患者住院自付医疗
支出的情况下增加对医疗服务的利用,有助于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维护。
不同群体从新农合中的受益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患病重、年龄大、收入
水平较低者受益较大。具体而言:( 1 )总体来看,截至 2013 年,新农合实
施还难言能实质性提高农村居民健康。即便是对健康状况较差、医疗需
求较大的住院患者,或医生建议住院但没有住院的人,新农合的影响也
比较有限。( 2 )在上述住院患者群体中,相对而言,患病重、年龄大和较
不富裕者从参加新农合中的受益稍大。新农合能在不增加患者住院自
付支出的情况下显著增进健康。而且,参合时间越长,健康增进作用就
越大。不过,由于这一群体年龄大,劳动能力较弱,新农合对其健康的增
进作用主要表现为缓解病痛,对其就业和收入改善难以产生实质性影
响。( 3 )在上述住院患者群体中,患病轻、年龄较小者从参加新农合中的
受益较小。没有证据显示参加新农合对其健康增进和收入改善有显著
影响。不过,新农合能在不增加患者住院自付支出的情况下增加其对医
疗服务的利用,有助于身体健康的维护。本文基于 2009 年新医改后的
数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多维度分组、解决内生性问题等实证分析,深入系
统识别了新农合对农村居民健康增进的影响和其他间接影响,并在一些
维度上揭示了对不同群体的异质性影响。研究不仅有助于诠释以往研
究结论争议的原因,还丰富、充实了评估新农合影响的文献。
中国新农合政策实施的上述影响可能与新农合政策的以下几方面
问题密切有关。首先,在样本的时间段内,新农合还未实现异地报销功
能,且报销程序偏复杂,限制其效果发挥。现在农村主要劳动力往往从
事非农就业,且很多异地就业,如果异地报销不方便且成本较高,势必
会抑制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不利于其人力资本的提升,从而导致
新农合效果大打折扣(易福金、顾誯乾, 2015 )。其次,医药市场信息不
对称特点导致随着报销比例的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也随之上涨,农村居
民的医疗保障政策利益被市场趋利行为冲抵(宁满秀、刘进, 2014 ),并
导致医疗资源分配偏离患病重和家庭贫困的群体。相反,身体状况较
好、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宽裕的人群,由于参加新农合能相对增加其医疗
预算,能促进其对医疗服务的利用。最后,新农合覆盖面的扩大和报销
比例的提高释放了农村居民的就医需求,渴望高品质医疗服务的患者
· 8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