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2 - 《社会》 2018年第4期
P. 222

环境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


   拟建的威海乳山核电站遭到外地置业者联名反对,成为中国第一个因
   民众反对而被长期搁置的核电项目。此后,江西彭泽( 2012 )、广东江门
   ( 2013 )、台湾台北( 2014 )、江苏连云港( 2016 )相继爆发了反核事件。
   而民众对核电的高环境风险感知是产生高风险反应行为并引发社会风
   险的关键( 犌狅狅犱犳犲犾犾狅狑 , 犲狋犪犾. , 2011 ; 犞犲狀犪犫犾犲狊 , 犲狋犪犾. , 2012 )。因此,本
   文以公众对核环境风险的感知为切入点,探究影响公众环境风险感知
   的因素及其内在机理。

       二、文献回溯与研究思路

       (一)环境风险感知的解释逻辑
       20 世纪 60 年代末,由于科学界和公众对核能的风险和收益的看
   法存在分歧,环境风险感知逐渐成为焦点议题。经过 40 余年的密集研
   究,针对环 境 风 险 感 知 产 生 了 各 种 不 同 的 理 论 认 知 (刘 岩、赵 延 东,
   2011 ; 犓犲犾犾犲狉 , 犲狋犪犾. , 2012 )。回顾学界对环境风险感知影响因素的研
   究历程,可以甄别出具有继起关系的三种解释逻辑:“风险决定论”“个
   体自主论”和“文化影响论”。
       1. 风险决定论
       早期研究倾向于认为,风险特征(发生概率、危害程度、后果的不确
   定性与持续性)是影响公众环境风险感知差异的决定性因素( 犅犪狌犲狉 ,
   1964 ; 犆狅狓 , 1967 )。在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广义环境风险的感知研究

   中,研究者同 样 关 注 环 境 风 险 发生的 概率 与环 境风险 后 果 的 严 重 性
   ( 犕犮犱犪狀犻犲犾狊 , 犲狋犪犾. , 1995 ; 犔犪狕狅 , 犲狋犪犾. , 2000 )。比如,有研究发现,由于人
   为活动与自然活动引发的环境风险的特征的差异,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
   对人为活动导致的环境风险(比如,臭氧空洞、核能)具有强烈的环境风
   险感知,对自然因素导致的灾害类环境风险(比如,暴风雪、洪水)的感知
   则处于较低水平( 犓犪犺犪狀 , 2012 ; 犡狌犲 , 犲狋犪犾. , 2014 )。费拉里  拜黑( 犉犾犲狌狉 狔 
   犅犪犺犻 , 2008 )同样指出,公众对环境风险的感知由风险的类别(技术和化学
   灾害、生物多样性丧失)决定。同时,“风险决定论”的解释逻辑也延续到
   对核电这一特殊环境风险感知的研究中,斯洛维 奇等( 犛犾狅狏犻犮 , 犲狋犪犾. ,
   1991 )就曾指出,环境风险感知差异的形成是因核电的特殊性所致,其风
   险特征决定了民众会对其产生更高的环境风险感知。

                                                          · 2 1 5 ·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