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2 - 《社会》2018年第2期
P. 242
专业选择与初职获得的性别差异:基于“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的发现
异。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的水平分化和分层显得尤为重要。专业
选择意味着教育由通用性转向专用性。进入大学后,由于不同专业在
知识结构、课程设置、课外实践上的差异,导致学生所具备的专业技术
能力有所不同,由此形成由专业选择所导致的专用性人力资本积累的
差异,从而潜在地限定了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与职业流动。本文基
于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数据对大学生的初职获得进行了研究。结
果表明,在控制了学校类型、家庭背景、高考分数、自身的人口学特征以
及自我效能感后,男女大学生在专业选择上仍存在显著差异:男性更多
地集中在理工科,而女性更多地集中在文学/历史/艺术专业。两性在
专业选择上的差异确实会转化为他/她们初入劳动力市场时的职业获
得差异。相较于男性,女性进入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男性主导职业的
概率更低。在控制了大学专业后,女性的这一劣势便大大减少。从个
体层面来看,是否进入男/女性主导职业影响着个体的职业地位;从宏
观层面来看,个体是否进入男/女性主导职业直接影响着职业内部的性
别构成,形成了我们所观察到的职业性别隔离现象。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职业的性别隔离是劳动力市场上两性收入差
距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犈狌狉狅 狆 犲犪狀犆狅犿犿犻狊狊犻狅狀 , 2002 ; 犓犪狉犪犿犲狊狊犻狀犻犪狀犱
犐狅犪犽犻犿狅 犵 犾狌 , 2007 ; 犔犲狏犪狀狅狀犪狀犱犌狉狌狊犽 狔2016 )。通常,男性集中的职业
,
收入高、福利好,而女性集中的职业收入低、福利差。针对这个问题,传
统的性别研究过于强调女性职业的贬值,而忽略了劳动力市场上的专
业技能和职业匹配问题(李骏, 2016 )。专业选择为两性在劳动力市场
中的职业分布差异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解释机制。
不可否认,两性在专业选择、职业选择等方面的差异在相当程度上
受到经济、文化和社会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不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
业,宏观层面的性别隔离现象都是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综合作用的结
果。由于社会在观念、规范甚至制度层面上对男女的定位和期待不同,
长期的性别社会化使两性在偏好、兴趣以及价值观等方面产生差异。
性别社会化贯穿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个体既是性别社会化的对象也是
性别社会化的实践者。就本研究而言,无论是专业选择还是职业选择,
即便个体是自愿的,其意愿仍受到社会结构和性别规范的影响。因此,
性别社会化为人们分析现代社会的性别不平等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
视 角 ( 犆狅狉犮狅狉犪狀 犪狀犱 犆狅狌狉犪狀狋 , 1985 ; 犆狉狅犿 狆 狋狅狀 犪狀犱 犎犪狉狉犻狊 , 1998犪 ,
· 2 3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