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4 - 《社会》2018年第1期
P. 214
政治信任、社会网络与抗争倾向:基于 53 个国家和地区的实证比较
关系在控制了宏观层次和个体层次的变量后均保持稳健,即无论在何
种情况下,社会网络发达的个体倾向于参与抗争的可能性更高。假设
1 成立。
2. 个体的政治信任与抗争倾向之间的关系不确定。一方面受到个
体社会网络因素的影响:在社会网络发达的群体中,政治信任程度越
高,个体越倾向参与抗争;在社会网络不发达的群体中,个体的政治信
任程度越低则其越倾向于参与抗争。另一方面也受到不同政体类型的
影响:在民主政体下,政治信任程度高且社会网络发达的个体参与抗争
的可能性最高;但在威权政体下,政治信任程度低的个体参与抗争的冲
动更强烈。假设 2 仅在部分群体中成立。
3. 以政治信任和社会网络这两个二分类变量划分的四类群体,在
不区分其所在的宏观政治经济环境的前提下,抗争倾向从高到低可排
序为:“高政治信任 + 强社会网络” > “低政治信任 + 强社会网络” > “低
政治信任 + 弱社 会 网 络” > “高政 治信 任 + 弱社 会网络”。假设 3 不
成立。
4. 政体类型会影响个体的抗争倾向,相较于其他各类政体下的民
众,民主国家的个体更倾向于通过抗争表达诉求、争取 权益。假设 4
成立。
5. 个体社会网络发达程度与抗争倾向之间的相关性受政体类型变
量的干预效应不显著,而个体政治信任程度与抗争倾向之间的相关性
会受到政体类型的显著影响。民主政体下,在社会网络较发达的群体
中,政治信任程度越高则抗争倾向越强;在社会网络相对较弱的群体
中,政治信任与抗争倾向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因此假设 5 部分成立。在
威权政体下,政治信任程度越低的群体其抗争倾向越强,假设 6 成立。
6. 按照政治信任和社会网络这两个二分类变量划分的四类群体的
抗争倾向排序会因政体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其中关键的变化在于“高政
治信任 + 强社会网络”与“低政治信任 + 强社会网络”这两类,民主政体
下前者抗争倾向最高、后者次之,而在威权政体下刚好与之相反。
五、结语
围绕抗争行为产生的原因,政治社会学提出了集体行为理论、资源
动员理论、政治过程理论等不同的解释路径,涉及宏观、微观等多个层
· 2 0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