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6 - 《社会》2017年第2期
P. 226
扶上马再送一程:父母的帮助及其对子女赡养行为的影响
养责任的条件和前提,这将会对日后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发展产生非
常深远的影响。综上所述,在代际资源流动的方向出现倒转的背景下
研究中国传统赡养关系的变化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
(一)对赡养行为的三种理论解释
对于子女 的 赡 养 行 为,学 术 界 存 在 三 种 不 同 的 理 论 解 释 ( 犔犲犲 ,
犲狋犪犾. , 1994 )。第一种理论认为,子女赡养父母的主要目的是继承父
母的财产,所以,那些经济条件较好和财产比较丰厚的父母更可能得到
子女的关心 和 照 顾。伯 恩 海姆 等( 犅犲狉狀犺犲犻犿 , 犲狋犪犾. , 1985 )进一 步 指
出,父母可以通过控制财产来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例如,父母
可以承诺将更多的财产传给孝顺的子女,或者以剥夺不孝子女的继承
资格威胁子女并确保顺从。
这个理论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从经济现实考虑,对丰厚遗产的期待
确实可能会促使成年子女对老年父母倍加关怀。但无论在哪一个社
会,家境殷实的家庭毕竟是少数,对绝大多数父母而言,他们并没有很
多财产作为与子女讨价还价的资本(陈皆明, 1998 )。既然如此,那在中
国为何子女仍然愿意在没有多少经济补偿的情况下照顾自己的父母?
很显然,这 个 理 论 无 法 回 答 这 一 问 题。不 仅 如 此,朱 敬 一 和 于 若 蓉
( 犆犺狌犪狀犱犢狌 , 2010 )的研究还发现,中国父母并没有像该理论所预言的
那样将财产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相反,他们采取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策
略,即在分家时就早早地将绝大部分财产转移给下一代。研究发现,中
国父母的这种“不理性”做法不仅没有使他们失去对子女的控制,反而
会促使子女日后给予更多的经济回报( 犆犺狌犪狀犱犢狌 , 2010 )。由此可见,
对财产的严格控制并非中国父母始终能够得到子女赡养的主要原因。
关于子女赡养的第二个理论认为,代际存在广泛的商品和服务的
交换,父母之所以能够得到子女的支持是因为他们同时也在为子女提
供各种形 式 的 帮 助,如 经 济 帮 助、家 务 劳 动 和 孙 子 女 照 料 等 ( 犔犲犲 ,
犲狋犪犾. , 1994 )。所以,从这个理论来看,代际交往可以视为一种即时性
的代际互惠行为,子女赡养父母是因为他们对父母也有所求,特别是在
这种需求无法在市场得到满足的情况下。
· 2 1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