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0 - 《社会》2015年第2期
P. 140
双薪家庭的家务性别分工:经济依赖、性别观念或情感表达
的效应是相同的。这种预设有一定的问题。本研究证实,首先,“性别
表演”之存在是在考虑了经济依赖平方与性别角色观念交互影响的情
况下发生的;第二,性别角色观念不同的女性,存在着不同的“性别表
演”形态。性别角色观念更趋现代的女性,家务劳动的“性别表演”效应
会减弱,即女性对男女平等的认知越高,其相对收入提升对减少家务劳
动的作用越大,性别表演越不容易出现;对男女平等的认知越低,其相
对收入提升对减少家务劳动的作用越小,性别表演越容易出现,但不同
性别角色观念下的“性别表演”会有不同的“性别表演”效应。上述发现
也是本研究不同于以往研究之处。
总之,现当代中国城镇家务劳动的性别分工是相对经济依赖和性
别角色观念共同形塑下的以女性为主的模式。这一家务劳动分工模式
对女性意味着什么?至少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从历史视角和现代
性的视角看,工业化、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使得家用电器日益普及,两
性从家务劳动的负担中都获得了极大的解放。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
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说过:“妇女的解放,只有在妇女可以大量地、社
会规模地参加生产,而家务劳动只占她们极少工夫的时候,才有可能”
( 马克思、恩格斯, 1972 : 158 )。可以肯定的是, 1990 年以来,与历史上
任何时期相比,中国城镇无论男女都从家务劳动中获得了更多解放。
第二,从性别比较的视角看,女性担负更多家务劳动体现了两性在
劳动力市场中的经济地位与社会文化对于两性期待交互影响所形塑的
家庭内部的不平等。从性别观念的社会建构理论看,在性别角色观念
与家务劳动这一客观变量间可能存在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一种观点认为,结构形塑观念,人们在生产关系、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会
影响其态度与信念(谢立中, 2005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文化更为重
要。韦伯主张意识/观念对经济基础有主导性影响,观念在历史中具有
独立的作用,物质关系的变迁可归因于观念的变化,观念影响人们在社
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行动。本文采用相互建构的理论立场,认为文
化/观念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反映,同时,又能够再生产出社会关系,文
化/观念与社会 行 动 和 社 会 结 构之间 存在 复杂 的因果 关 系 (沃 特 斯,
2000 ),因而不能孤立地讨论性别角色观念对于家务劳动的影响。因
此,如何重构两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角色定位,建立共同分担家庭责任
和社会责任的机制,最终实现男女在地位、权利、机会、资源上充分的平
· 1 3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