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社会》2013年第5期
P. 97
社会· 2013 · 5
犪狀犱犔犻 , 2006 ;于建嵘, 2004 ;应星, 2007 )、对国有企业与工人反抗行动
的研究(佟新, 2006 ;冯仕政, 2006 ;刘爱玉, 2011 ;唐军, 2006 )、对非政府
组织与抗议行为的研究(俞志元, 2012 )和对互联网在抗议性事件中作
用的研究( 犢犪狀 犵2009 ;黄荣贵、桂勇, 2009 ),等等,其中,业主抗争是中
,
国都市抗争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也引发了许多研究( 犆犪犻 , 2005 ; 犚犲犪犱 ,
2003 , 2007 , 2008 ; 犛犺犻犪狀犱犆犪犻 , 2006 ;唐娟, 2006 ;张磊, 2005 ;张紧跟、庄
文嘉, 2008 )。业主抗争的现有文献对业主抗争出现的宏观背景、抗争
策略、动员方式、政治机会结构等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某种
程度上,业 主 集 体 抗 争 是 伴 随 中 国 宏 观 社 会 变 迁 出 现 的 社 会 现 象
( 犜狅犿犫犪 , 2004 )。由于有房群体的成长与国家政策之间存在千丝万缕
,
,
的联系( 犎狌犪狀 犵犪狀犱犑犻犪狀 犵2009 ; 犔狅 犵 犪狀 , 犉犪狀 犵犪狀犱犣犺犪狀 犵2010 ),业主在
抗争行动中采用的策略相对“温和”( 犆犪犻 , 2005 ),愿意采取法律手段进
,
行维权( 犎狌犪狀 犵2010 ;陈鹏, 2010 )。客观上,碎片化的国家为抗争者动
员资源并取得抗争胜利提供了政治机会( 犛犺犻犪狀犱犆犪犻 , 2006 )。从策略
来看,抗争者主要通过与政府官员、大众媒体等行动者的垂直型社会关
系来有效利用客观的政治机会结构( 犛犺犻 , 2008 )。
众多的都市抗争研究都以动员和参与为核心问题, 1 这在业主抗
争领域尤为明显。与少数学者对这一研究倾向的批评( 犠犪犾犱犲狉 , 2009 )
相一致,本文认为,现有研究在增进对动员和参与过程的认识的同时,
也妨碍了对其他重要议题的理解。比如,业主抗争领域中为数不多的
城 市 比 较 研 究 指 出,不 同 城 市 业 主 水 平 联 合 的 形 态 有 明 显 区 别
( 犆犺狌狀 犵2008 )。叶毅明等( 犢犻 狆犪狀犱犑犻犪狀 犵2011 )则指出,广州的业主试
,
,
图建立业主委员会的水平联合网络,这在其他城市非常少见。目前以
抗争事件为分析单位,以动员为核心问题的研究似乎无法有效解释不
同城市业主抗争行动的不同形态。笔者认为,对该问题的回答需要研
究者以城市为单位,以抗争者或抗争组织之间的水平联盟为核心进行
深入分析。本文尝试通过比较分析上海和广州跨小区业主联合形态的
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回答:两个城市跨小区的业主组织形态是否存
在差异?如果存在差异,如何解释?
所谓跨小区的业主组织形态,是指不同小区的业主或业主委员会
1. 也有例外,参见俞志元( 2012 )和刘能( 2004 , 2008 , 2009 )。
· 9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