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党政研究》2024年第1期
P. 30
口头上的,做到知行合一是对党忠诚的实践要求。判断党员是否对党忠诚,不仅要听其
言,更要观其行,口头上的忠诚不是真忠诚,只有经受住实践检验才是真正可靠的忠诚。
党内存在的 “两面人”就是伪忠诚的代表,他们人前一套、背后一套、表里不一、阳奉
阴违,口头上信仰马列,实际上迷信鬼神;表面上服从组织,背地里妄议中央;表面上为
公为民,实际上为功为名;表面上清正廉洁,私下里贪污腐化,他们是口头上的忠诚,实
际上的不忠诚。党内存在的这种伪忠诚和 “两面人”现象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削弱党的
威信,破坏党群关系,影响党的团结,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危害极大。要准确识别并清除
党内存在的伪忠诚和 “两面人”现象就必须坚持实践标准,在干事创业的实践中检验其
是否忠诚。总之,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检验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相一致,不
能停留在主观范围内兜圈子。对党忠诚与否,不是自己嘴上说了算的,必须在实践中接受
检验,这是判断对党忠诚与否的根本标准。
对党忠诚是具体的,在实践中检验对党忠诚的标准也是具体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
党忠诚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对党忠诚的检验标准,他指出:“检验党员干部是不是对党忠诚,
在革命年代就要看能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冲锋陷阵、舍生忘死,在和平时期也有明确的检
验标准” 。第一,能不能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既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又是坚
〔 35〕
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因此,检验党员是不是对党忠诚,首先就看能不能自觉在思想上
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不能在大是大非和大风大浪面前旗帜鲜明、立场
坚定,能不能牢固树立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领悟 “两个确立”、做到 “两
个维护”。第二,能不能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
一定时期内党的活动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能不能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
方针政策,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是衡量党员对党忠诚与否的重要标志。第三,能
不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绝对忠诚是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讲规
矩是对党忠诚的重要检验,尊崇党章、敬畏党纪、守住纪律底线是最基本的政治要求。第
四,能不能自觉服从组织安排。服从组织安排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能否以党和人
民利益为重,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不向党组织讨价还价,不搞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是对党
忠诚的重要表现。第五,能不能保持优良的作风。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而党性是
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党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 ,抓作风建设必须 “讲党性”,因
〔 36〕
为它不仅关乎党员个人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为,更直接关系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及人
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与拥戴。如果一个党员作风不正不纯,既不能说党性强,也不能说做到
了对党忠诚。
三、习近平关于对党忠诚重要论述的价值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不仅在 “实然”层面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价值批判,而且在 “应然”
意义上提出了以人为旨趣的未来理想社会的价值目标,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追求
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价值哲学。而共产党人倡导的对党忠诚,不仅是一个关系概
念、过程概念,更是一个价值概念, 其本身具有很强的价值哲学意味。从价值主体视角
〔 37〕
看,马克思主义秉持人民价值主体论,对党忠诚本质上是忠于人民;从价值目标视角看,
马克思主义坚持政党领导理论,对党忠诚旨在保持党政治上的先进性,确保党的领导核心
地位;从价值形态的视角看,马克思主义强调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对党忠诚体现
两者的高度统一而凸显其存在价值。
(一)从价值主体视角看,对党忠诚本质上是忠于人民
所谓价值主体的问题,通俗讲就是为了什么人的问题,最终是要实现谁的利益,毫无
8 ·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