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党政研究》2023年第6期
P. 123

网络舆论防范两个方面思考应对之策。一方面,聚焦到青年就业层面,需以积极的社会政
             策缓解青年就业压力,比如通过就业倾斜政策、财税补贴等方式调整国家宏观层面的就业
             供需关系,孵化和落地青年就业的赋能项目,协调政府、市场与青年就业群体之间的资源
             与联系,从源头上防止各类风险的产生。尤其对于以高校大学生为主的新生劳动力,党和
             政府需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培训与就业政策进行扶持,避免信息差导致政策无法惠及
             新生劳动力。同时,政府与高校也需加强青年就业相关信息数据的监测,为评估就业形
             势、就业政策、就业质量和相关就业风险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另一方面,在网络舆论优化层面需要发挥官媒的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证明,官方媒体
             不仅是民众对政府信任度的正相关因素 ,还对网络民众构建制度自信存在显著积极作
                                                       〔 39〕
             用 。由此,政府需严肃对待 “怼官媒”的青年网络话语现状,理解青年就业群体在网
                〔 40〕
             络空间的语义内容、情感价值与平台逻辑,打破话语区隔,引领网络空间有序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相关部门可以正面引导青年群体的网络表达,积极影响国家形象的良性内
             构 ,进一步化解青年消极、焦虑的网络情绪,正面引导青年群体的网络表达,从而在
                〔 41〕
             源头上消解青年网络言论的潜在风险。同时,官方媒体在对其进行舆论引导和思政教育时
             应循循善诱,避免以说教的形式引发青年舆论的情绪激化和叛逆反扑。


                                                       〔参考文献〕

             〔 1〕苏若林. 新安全格局推进国际安全理论创新 〔 N〕 .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 03 - 16.
             〔 2〕潘捷,胡晓. 主流媒体引领网络意识形态舆情的话语表达对策 〔 J〕 . 东南传播,2023,( 8) .
             〔 3〕何云庵,张冀. 戏谑狂欢中的隐性抵抗:网络青年意见表达的话语焦虑及其反思 〔 J〕 . 思想教育

                  研究,2019,( 5) .
             〔 4〕张宇. 青年网络迷群的政治参与及意志表达 〔 J〕 . 人民论坛,2020,( 28) .
             〔 5〕陈始发,毕蕾. 新安全格局的理论内涵与核心要义 〔 J〕 .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 3) .
             〔 6〕蒋明敏.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共同体的构建 〔 J〕 . 学术界,2022,( 6) .
             〔 7〕朱正威,高双,胡倩倩. 构建新安全格局的逻辑与路径 〔 J〕 . 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3,( 4) .
             〔 8〕卢刚,李婷婷. Z世代网络话语圈层的生成、特征与引导 〔 J〕 .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3,( 4) .
             〔 9〕洪向华,于欢.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中流行话语的样态呈现及其社会影响探论 〔 J〕 . 科学社

                  会主义,2023,( 4) .
             〔 10〕〔 16〕〔 29〕韩敏,卢松岩. 回到中国文化的对抗认同:网络流行语 “躺平”的话语脱逸与共识

                   反哺 〔 J〕 . 当代青年研究,2023,( 5) .
             〔 11〕李玉恒,黄惠倩,王晟业. 乡村韧性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 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 J〕 . 地

                   理科学,2023,( 9) .
             〔 12〕Chen C. Cite SpaceⅡ: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
                   ture 〔 J〕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 3) .
             〔 13〕郭晓鸣,丁延武. 当前农民工就业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 J〕 . 四川农业科技,2021,( 2)

             〔 14〕张旭. 网络话语对大学生的负向传播效应及其纾解 〔 J〕 .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 8) .
             〔 15〕蔡骐,黄瑶瑛. SNS 网络社区中的亚文化传播———以豆瓣网为例进行分析 〔 J〕 . 当代传播,

                   2011,( 1) .
             〔 17〕曾一果. 从 “圈地自萌”到 “文化出圈”———社交媒介环境下 “饭圈”文化的自我突破 〔 J〕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 19) .
             〔 18〕Haslam,S. A, et al., eds, Stereotyping and social influence: Foundations of stereotype consensus 〔 J〕 .
                                                                                                      2 ·  ·
                                                                                                     1  1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