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党政研究》2023年第3期
P. 29
自身为传播节点向社会传达自身的观点态度,完成思想上的分享与吸收,实现人生发展的
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拥有价值层面的舒适感。尤其是 ChatGPT 的出现,其内在强大的自
主学习生成系统会通过人类反馈完成对自身内部数据库的微调,且在使用 ChatGPT 获得价
值舒适过程中受众可不受 ChatGPT 算法推荐内容所产生的价值歧视、价值偏向等问题的困
扰。这主要是由于 ChatGPT 算法内部设置的道德自我修正系统,ChatGPT 作为大型语言模
型会在实际运行中遵从道德指令,对接触到的消极道德进行拒答与自我修正。
第四,共同体舒适。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生来就有合群的性情”,独居的原子个
人不可能存在,“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的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么就是一位神
癨”。 共同体的形成有各种纽带与模式,相对松散的社区、稳定的社群、圈子、族群都
〔 18〕
是共同体的表现形式。人作为群体性动物,会在本能的驱使下自觉地回归群体、靠近群
体、融入群体。在网络中也是一样,受算法推荐技术的影响,拥有着相同价值观、相同立
场、相同态度的群体会在无意识状态下不断汇集,以此获得报团取暖、相互支持的可能,
最终以某一相同点为载体,相互连接形成共同体。在算法推荐作用的影响下,受众被框定
在固有的群体价值观内,并重复地、高频率地接受算法推荐价值观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
加固着不同共同体之间存在的 “墙”。算法对某些共同体边界的维护,是算法赋权的一种
表现。由于算法权力的运用,才将受众对网络信息的选择权限定在固有的范围内,使得原
本像气态分子一样在不断运动着的受众寻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就如同温度层效应一般,
相似的气态分子向同一 “高度”聚集,并在具体讨论、活动中感受由群体产生的归属感
与舒适感。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同温层是一种流动的、想象的心理共同体,在不同话题、
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同温层,而在算法推荐的作用下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寻找到属于自
己的同温层 。实践中的 ChatGPT 作为社会公共价值的汇集地,其是通过分析社会公共
〔 19〕
价值进而形成观点并对受众传输。因此,某种程度上类似于 ChatGPT 的 “云端”的软件
机器人,在价值层面更接近人,更接近于社会共同体,其使用海量的语料库来生成与共同
体价值相似的反应,并通过有效场景的数据采集、大数据的储存、清洗和标注以及数据的
质量检测三大基础步骤建构出 ChatGPT 的 “大脑”,这个 “大脑”的构成正是社会共同体
的缩影与综合。
三、算法 “舒适圈”后果
受算法 “舒适圈”的影响,受众将会陷入 “舒适圈”带来的心理舒适、价值舒适、
认知舒适以及共同体舒适中无法自拔。当受众逐渐成为算法 “舒适圈”所规训的一员,
其原有的主体性与独立性将会被算法所消磨,致使受众在对事物的基本判断环节产生心理
障碍、认知窄化、价值固化以及共同体封闭化等一系列消极后果。
第一,心理障碍。算法 “舒适圈”不仅是受众个体发展的阻力,更会成为追求更高
层次目标道路上的一种 “心理阻碍”。算法嵌入受众生活的各方面,促使受众形成一种超
越印刷时代的数字思维。数字思维主要基于数据和算法,并由此来实现对问题的求解,对
行为的理解或更清晰具体的任务目标。数字思维帮助受众以更便捷的方法与更科学的思考
视角解决问题,同时也容易使受众思维陷入 “数字怪圈”,以相同的思维模式不停地在固
定的轨道回旋。就如洞穴寓言中的篝火,其作为一种工具,投射的是可感事物的影像,从
而给 “囚徒”带来了认知假象与心理焦虑 。在算法所生成的场域中,社交机器人也是
〔 20〕
算法基础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网络为连接介质,社交机器人与人类受众、机器人本身
以及资本操纵者建立着多方关系,以建构拟态环境的形式,模糊了受众对真实事件的认
知。拟态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
7 ·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