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党政研究》2023年第3期
P. 26

算,这是算法本身的性质,意指该算法保证在有限的步骤甚至是特定的步骤完成对对象的
             计算,确定最终结果 。在实际运用中有限性算法多在于行政类算法、侦查类算法以及商
                                   〔 5〕
             业数据算法中体现。具体地说,行政类算法通常是作为政府的算法治理,即算法行政,以
             算法技术为新型政府治理术,将政府治理导入数字领域,生成基于现实社会的数字社会,
             进而产生新的权力机制,通过政府数据的收集与储存、数据挖掘、概率预测,使得 “权力
             不再作为社会和个人的外在的力量,而是逐渐内化到社会与个人之中” 。正如算法概念
                                                                                        〔 6〕
             从有限域拓展到了包含有限和无限或者无论有限和无限的全域,这样的算法回归了其本质
             “确定性递归”。即当算法不被要求一定要在有限步骤内完成则被称为递归性算法。这也
             促成了递归性算法的外在特性,发生以下几种结果:一是算法可能在有限步骤内产生结
             果,即在运算过程中转换为有限算法。二是在运算中无限递归,没有结果。三是计算过程
             时候停止不可判定 。然而无论是有限性算法也好,还是无限性算法也罢,其本质上都必
                                 〔 7〕
             然会遵循算法运行的既定规则。而长时间、多次数地按照一个既定规则运转的算法模式,
             必将会将重复性的价值观念、选择偏好、思维模式向社会、政府、受众持续输入,进而在
             算法的不断使用中加固已有 “舒适圈”的边界壁垒。
                  (二)算法 “舒适圈”形成的主观原因
                  第一,人的本性。作为物理世界主体的人,在科技发展过程中也逐步实现着人发展的
             自我延伸与自身意义。人作为算法技术在社会应用中推广的主要目标,其设计构思需与人
             性相符,可在使用中满足人的本性。需要注意的是人性与人的本性并不能混为一谈。人性
             是人的本然本质,这包含与宇宙万物相通或相同的共享本质,人的本性则是人类的本然本
             质之中的独特本质,即人类个体作为一个物种区别于其他任何种类个体的独特性 。关于
                                                                                                  〔 8〕
             人的本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大特点:一是理性。这个观点最早起源于苏格拉底。人是不同
             于物理世界其他种类的高级动物,有其独特的思维模式与思考惯性,可根据现实情况不同
             比较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算法作为数据建构、集成的新型判断工具,以科学、严谨的数
             字计算为基底,搭建起逻辑严密、计算科学的数学逻辑,对其生成的结果人类不可避免地
             对其生成信任,于此,在时间的积淀下依赖算法的 “舒适圈”便形成了。二是趋乐避苦。
             智能技术出现并快速被人类所熟悉、应用,帮助人类解决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满
             足人内在的自我惰性。网络时代,各类网络信息冗余、堆杂地呈现在人接触信息的移动
             端。智能算法的出现,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过滤、把关,提取人类迫切需要的、保留人
             类可能需要的并推断人类将会需要的信息,这满足了人类内在的享乐本质。殊不知在算法
             的编码阶段,内置算法改变了人原有获取和预处理信息的方式。虽然译码算法模仿人逻辑
             推理和思辨过程,却在实践中仍改变了原有传播的信息方式,使人在信息接收中陷入 “类
             似”的怪圈。三是利己。人的本性本就是人所呈现出的多层次、多维度的独特本质与共享
             本质的有机统一。算法技术推荐的内容多为利于人自身发展的二次选择内容,与个人利己
             主义的本质相符合。四是社会性。人作为群居性动物,社会性是人生存与发展中不能脱离
             社会而孤立生存的根本属性。映射在算法中,即是算法的社会性,是算法依托技术逻辑而
             形成的制度延展或文化实践 。正因为如此,人将算法推荐内容作为自己选择和信赖的依
                                          〔 9〕
             据时,也是再次与人发展的本质相呼应,这是人陷入算法 “舒适圈”的本质因素。
                  第二,人的认同。人所具有的社会性本质要求人在社会中寻找并满足自我认同与他人
             认同的精神需求。“认同”意指个体向比自己地位或成就高的人的认同,以消除个体在现
             实生活中因无法获得成功或满足时,而产生的挫折所带来的焦虑。人的认同不仅来源于自
             我的肯定,还来源于社会中他人的肯定。智能算法在运行中按照固有程序将纷杂的信息整
             合、归纳,最终生产出受众所需信息,并推送给受众。这种经过历史数据、人类行为训练
                  4 ·  ·
                 2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