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党政研究》2023年第2期
P. 55
既是 “枪杆子”打出来的,也是经过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协商”出来的。1948 年 4 月
30 日,中共中央发布了著名的民主建国 “五一口号”,郑重要求,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
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
府。这是建立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开端。“五一口号”发布后,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积极
响应,各界爱国民主人士高度赞同和拥护民主协商建国的主张,当年郭沫若曾发表热情洋
溢的演讲。
1949 年 9 月 21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宣告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
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共同创立,由代表爱国统一战线的 46 个党派、
人民团体的 662 人参加。会议通过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三个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
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
同纲领》代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
组织,新政协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史称 “协商建国”。从这个意义上讲,新中国
的成立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产物。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艰苦历程中,统一战线的实践与理论发挥
了重大历史作用。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形成了宝贵的统一战线的历史
经验。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中国革命中统一战线必
须由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由中国近代所处的历史环境和中国国情以及中
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步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成为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
任务。为解决这两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封建阶级革新派到农民领袖,
从资产阶级改良派到革命派,各个阶级、各个政党、各种主张、各种制度都试过了,但都
失败了。1921 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担负起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完成了中国近现代
历史上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无法担负和完成的历史任务。中
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第二,在统一战线的实践中,坚持运用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利用矛盾、团结多数的
策略原则。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 “发展进步势
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统一战线策略方针,团结进步力量,对于落后反动
势力采取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方针,开展 “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最大限度地
削弱顽固反动势力,最大限度地壮大进步力量。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
中,针对爱国进步力量及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提出和采取了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与海内外一切爱国进步力量及各民主党派、民主人
士,真诚合作,共同推进了新中国的建设与进步。
第三,在统一战线中,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
各个时期的统一战线中,我们党始终保持了独立性,坚定地在各个时期的统一战线中发挥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在政治上逐步把同盟者提高到当前革命纲领的水平,而不是把
自己降到同盟者的水平,这就是在统一战线中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在坚持原则坚定性的同
时,中国共产党人又保持统一战线政策的灵活性,将政策灵活性与原则的坚定性结合起
来。这就是在革命和建设的全部进程中,根据具体的条件、环境和任务,及时地改变和调
整党的策略和政策,与同盟者达成必要的妥协,以求得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最大利益。
4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