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党政研究》2023年第2期
P. 54
持。正如毛泽东后来说的,革命首先就要有饭吃。
在中央苏区时期,中央红军和地方武装发展到 20 多万人,中央苏区的财政供养人员
保守估计近 40 万,这需要非常巨大的财政保障。处于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军阀包围之中的
红色革命根据地怎样才能生存下去呢?一个重要的手段就建立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在必
要情况下联合与团结一切可能联合与团结的力量结成合作或协作关系。当时在中央苏区最
重要的统一战线对象就是广东军阀陈济棠。陈济棠在大革命失败时,曾积极地反共和镇压
共产党和革命群众。但在中央苏区时期,红军利用陈济棠为首的广东军阀与国民党中央的
矛盾,以当时德国重新军事化的契机,把根据地拥有的重要军工物资钨沙通过广东军阀输
往海外,为中央苏区获得了最主要的经济与资金来源。
1932 年 “一二八”淞沪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将坚持抗战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调到福
建 “剿共”。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联合国民党内反蒋势力李济深、陈铭枢等,
于 1933 年 11 月发动反蒋抗日的 “福建事变”,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中央红
军与十九路军建立统一战线,使福建也成为了钨砂出口的新渠道,为中央苏区获得了大量
资金和物资。
但是,由于中共中央执行左倾错误路线,排挤毛泽东等坚持正确路线的领导人,致使
与十九路军的统一战线破裂,中央苏区逐渐断绝了与外界联系的最主要的资金和物资来
源。继而中央苏区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成为后来中央苏区失败,最后被迫实行 “长
征”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土地革命战争的失败从反面证明了统一战线的极端重要性。值
得指出的是,即使在中央苏区失败,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的时候,与广东军阀的统一战线仍
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是中央苏区南部的于都,而选择从于都出发正
是因为和广东军阀陈济棠部达成了默契,红军得以从赣南出广东迂回躲过了国民党反动派
设置的包围圈。
统一战线的破坏导致了中国土地革命战争的失败,而带来中国革命的转机和中国共产
党命运的转变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935 年 8 月 1 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
政府发表了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史称 “八一宣言”。“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最
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主张把中国包括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以及
一切军队在内的所有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联合成新的抗日救国统一战线。“八一宣言”
的发布立即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社会各界包括海外华人侨胞和国民党内诸多派别纷纷
响应,深刻改变了中国政治形势和社会气氛。1935 年 12 月 17 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
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 “瓦窑堡会议”。会议进一步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策略方针。会议决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策略任务就在于发动、团结和组织全中国
和全民族一切力量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为了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需要,会议决定将建立 “工农共和国”口号改为建立 “人民共和国”。
在日本帝国主义日益加紧侵华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的感召下,一年后,爱国将领
发动了 “西安事变”,最终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第二次
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也在最危难的时刻挽救了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使中国共产党转危为安,使中国革命走上了新民主主义的正确道
路,直到新中国建立。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会见日本友人谈话时说:“日本军阀占领
了大半个中国,因此教育了中国人民,不然中国人民不会觉悟,不会团结……中国人民别
无出路,才觉悟起来,才武装起来进行斗争,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
创造了条件。”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也是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促成的,史称 “协商建国”。新中国
3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