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党政研究》2022年第3期
P. 35
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有了忧患意识就会激发领导干部对党、国家和人民肩负的使命
感和紧迫感,就会对践行 “国之大者”的风险挑战有科学预判,就会促进其不断提升应
急处突能力。
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党内精准问责制度。没有问责,就难有担当,践行 “国之大
者”重在推动资源力量向基层下沉,严格精准的党内问责制度是促进其不折不扣落实的重
要保障。《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对关乎 “国之大者”的问责情形作了一定阐释。例
如,党中央反复强调和高度重视的都是 “国之大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相关内容和
事项落实不到位的要从严问责;在涉及人民根本利益的教育医疗、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安
全等大事上不作为和慢作为的要追究相关责任,这反映了我们党在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
成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上注重规范问责工作。但在目前,由于问责主体权责定位
模糊、问责对象申诉权利程序有待完善以及问责情形中的兜底条款被滥用等原因导致党内
问责泛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基于此,在践行 “国之大者”
过程中问责主体要精细分工,问责对象要精准认定,问责情形要精细设置,严格遵循问责
信息获取要精准、问责调查开展要精准、问责决定作出要精准的运行机理,推动形成分工
清晰、职责明确、协同配合的问责格局。
四、习近平关于 “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创新性贡献
习近平关于 “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聚焦和回答了新发展阶段面临的重大时代问题,
从理论上树立了马克思主义 “术语革命”的新典范,实现了从具有传统意蕴的治国理念
用语向赓续中华文明脉络新术语的转化。从实践上,拓展了领导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时
代内涵,心怀 “国之大者”、提高 “政治三力”,成为新发展阶段自觉讲政治的重要体现。
从方法论维度,这些重要论述所蕴含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为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和
抓落实提供了实践指南和重要遵循。
(一)树立了马克思主义 “术语革命”的光辉典范
“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 ,“术语革命”作为
〔 41〕
理论形成的基本元素,是推动理论创新和思想发展的重要支撑。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
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提升国民素质的内容结合时代发展需要进行创新性发展,是推动文化
资源永葆活力的重要方法。“国之大者”正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国之大事”“国之大务”“国之大礼”和 “国之大柄”等传统术语进
行改造,进而提出的体现中国特色、反映时代要求的标识性术语。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 “术语革命”中聚焦和回答了 “什么是关乎党
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大势、大局和大事”等时代课题,是极具特色的 “术语革命”形
式。这主要体现在使之从一个富有传统意蕴的治国理政用语升华为体现时代特色的理论术
语和政治术语,使之成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适应,并富含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赓
续中华文明脉络的新术语,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理论元素,树立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 “术语革命”的光辉典范,这对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
提升话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拓展了领导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各级党员干部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这是
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讲政治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坚定政治信仰,增强 “四个意
3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