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党政研究》2022年第1期
P. 49
个思想用公式作了如下表述:“乐于吸收外国的好东西:苏维埃政权 +普鲁士的铁路秩序
+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 +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 + + =总和 =社会主义。” 从横
〔 19〕
向来说,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吸收不同国家适应时代要求而创造的新文明成果。只有这样,
社会主义才能始终保持勃勃生机,获得更快更好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百年的奋斗中,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
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 中国共产
〔 20〕
党自成立以来一直主张加强与外部世界联系及学习一切国家和民族的长处。早在 1922 年 7
月,党的二大就明确指出,中国革命 “要和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足以增加革命的效
力”。1938 年 10 月,毛泽东在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 《论新阶段》的报告时,就自力
更生与紧密联系世界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中国无论何时也应以自力更生为基本立脚点。
但中国不是孤立也不能孤立,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事实,也是我们的立脚点,而且必须
成为我们的立脚点。我们不是也不能是闭关主义者,中国早已不能闭关。” 1949 年新中
〔 21〕
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探索。当时世界现代化基本上存在两种模式,
即西方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毛泽东认为,“每个民族都有长处,都有缺点”,
“所以要学习每个民族的长处,不管这些民族的大小。同这些国家相互交流经验,这样比
较好”。 他还强调,“一切国家的好经验我们都要学,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还是资本
〔 22〕
主义国家的,这一点是肯定的。但是主要的还是要学苏联” 。
〔 23〕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党之所以强调要学习苏联经验,主要是鉴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
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因而中国共产党实行了 “一
边倒”的外交方针,在经济建设方面则 “以苏为师”,学习和仿效苏联现代化建设经验和
发展模式。此外,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在新中国成立之时已经进行了
30 多年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因此,借鉴苏联经验,与苏联结盟,争取苏联政治上的支
持和经济上的支援,对于当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
共产党顺应时代大潮的必然选择。
毛泽东在强调向苏联学习的同时,并不否定要向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他指
出,我们 “要和苏联、一切人民民主国家及各国共产党、工人阶级友好,讲国际主义,学
习苏联及其他外国的长处,这是一个原则” 。与此同时,也要向美国、英国、法国等西
〔 24〕
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并特别强调 “一定要向日本和美国学习” 。毛泽东强调:“我不
〔 25〕
是反对西方的一切,而只是反对那些帝国主义压迫人、欺侮人的东西。它们的文化科学我
们要学习。东方人要向西方学习,要在破除迷信的条件下学习西方。” 当然,这种学习
〔 26〕
不是教条主义的照抄、照搬,而是有分析的,以我为主,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
改之,要把学习和创新结合起来。
毛泽东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探索者,他关于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和对外开放
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新时期中国对外
开放政策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奠基作用。诚然,由于当时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限制,以
及毛泽东本人对外部世界还缺乏充分的了解,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
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否定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主导方面,错误地认为新中国一成立就
闭关自守。同时,改革开放前,主要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封锁我国,我们主要的不是自我封
闭,是相对封闭,这也正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加以完善和发展的。
(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顺应人类文明发展大势创造的开放之路
在近代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奔涌着一股经济全球化的洪流,这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
展和科技进步是相适应的。早在 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就分析了这种历史发展进程和
7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