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党政研究》2021年第5期
P. 64
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演变为政治风险,在机关中逐渐形成常态。以实践为舞台,让党员干
部甘于到社会 “大课堂”中经风雨、见世面,善于在实践 “大熔炉”里经磨砺、受锻炼,
敢于在最边沿、最困难、最危险的地方去锻炼成长,练就 “五个过硬”、提升 “七种能力”,
用改革创新精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南京调研显示,98. 7%的被调查者认为,
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政治洞察力是提升 “政治三力”的必要措施和关键环节。
6. 在压紧压实责任中体现政治担当。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服从中心大局、服务市
场主体,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运用系统观念辩证思维创新方法抓落实,
逐渐成为机关旗帜鲜明讲政治、对党忠诚的实际行动。以科学的方法、有力的举措、扎实
的作风促落实,建立贯穿到底的 “责任链”,对重点工作实施 “专班制度”,建立山林河
“长”制,发挥 “头雁效应”,只争朝夕、勇于斗争、心无旁骛抓落实,已经成为基本规
范和行为规则。以鲜明的导向、健全的机制、浓厚的氛围保落实,精准的绩效考核、日趋
完善的激励机制、闭合的制度回路的形成,激励和约束作用已经得到彰显。辽宁调查显
示,93. 4%的被调查者认为,本单位能够贯彻落实 “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
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二)问题及原因
1. 政治意识不够清醒。主要表现:一是 “看得不够清”。有的党员干部政治站位低、
政治视野窄,对党中央政治意图、战略谋划、实践要求缺乏正确认识。有的准确识变、科
学应变、主动求变意识不强,不善于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中发现深层次矛盾。有的从政治
上看问题的自觉性、敏锐性、坚定性不足,从具体工作和事务中审视政治意义、政治影
响、政治后果的经验和能力不够。二是 “把得不够准”。有的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
政治,政治意识不强、政治立场不稳、政治能力不足、政治行为不端。有的对共产主义缺
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精神空虚。辽宁调查显示,55. 3%的被调查者认
为,部分党员干部 “存在与己无关思想,认为讲政治是高级干部的事”。三是 “站得不够
稳”。有的政治立场不够坚定,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摇摆,在形形色色的政治挑衅面前态
度暧昧。有的对党不忠诚不老实,搞两面派、做 “两面人”,理想信念淡化,不信马列信
鬼神,不交群众交大款。辽宁调查显示,7%的被调查者认为,个别党员干部在重大原则
问题和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态度暧昧、左右摇摆。
2. 政治自觉尚未形成。主要表现:一是 “学得不够深”。有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存在时紧时松的 “偏差”现象,有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存在忽
冷忽热的 “温差”现象,有的学习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作出的决策部署存在雨过地皮湿
的 “落差”现象。二是 “悟得不够透”。有的不能自觉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中找思路、找方法、找答案,不具备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基
本功。有的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不深入不扎实,对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把握不全面、理解不
深刻。有的不善学、不真学,思考能力不足,对党中央精神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三
是 “跟得不够紧”。有的学习明显滞后,扎堆学、捆绑学、应付学,做 “应景文章”,搞
形式主义。有的学用脱节,工作缺少含量,照搬照抄照转问题严重。辽宁调查显示,23. 4%
的被调查者认为,少数党员政治意识淡薄,政治自觉远未形成;40. 2%的认为,政治生态
环境不够好,仍然存在政治与业务 “两张皮”问题。
3. 政治实践缺乏担当。主要表现:一是 “对得不够严”。有的缺乏与党中央精神、
上级要求对标对表的主动性、积极性、严肃性。有的缺乏从战略全局、政治大局想问题、
办事情的必备能力。有的缺乏敬业精神,时代紧迫感、历史责任感薄弱。辽宁调查显示,
36. 9%的被调查者认为,有的党员干部政治实践匮乏,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30. 8%的认
3 ·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