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党政研究》2021年第1期
P. 43
(一)开展社会主义改造:老挝人革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革命胜利后,根据列宁的有关论述,老挝人革党认为老挝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
段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老挝人革党以苏联和越南模式为榜样,促进全民团结,加强人民
民主政权建设,开展了生产关系、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等 “三大革命运动”,制定了 “保
卫和建设祖国”两项战略任务,政治上完善了国家政治体制,经济上建立全民所有制和集
体所有制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由于脱离本国实际,使老挝很难真正做到独立自
主,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也很难有所创新。
1975 年 10 月,老挝人革党二届三中全会宣布老挝已经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指出老
挝当前革命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即消除买办资本家经济和封
建地主经济,改造个体私营经济,建立和发展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农业合作社的形
式,逐步将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大生产。1977 年 2 月,在老挝最高
人民议会和部长联席会议上,老挝人革党总书记、政府总理凯山·丰威汉宣布 “老挝革命
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会议提出要消除资本家经济,改
〔 3〕
造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小商贩在内的个体经济,建立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建立社会主
义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这个政策的指引下,原有的私营
工厂和企业都被国有化或者实行公私合营,国家垄断商业,禁止从事贸易活动,限制粮食
产品买卖。在农业方面,1976 年 9 月老挝政府颁布了 《农业税条例》,规定每人除了 100
公斤免税粮外,多余部分按照 “少产少征,多产多征”原则,进行按比例征税。1978 年
颁布 《关于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政令》,要求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将私人土地、耕牛
上交集体,这一措施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政治方面,开始实行一党制和一党执
政,对旧军政人员、社会集团和组织、工厂企业主和知识分子进行改造。在外交政策上,
实行 “一边倒”的政策,只与少数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往来,限制对外交流与合作,形成
了不利于本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在思想文化方面,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动员全社会
力量为保卫革命政权服务。上述政策在一定意义上阻碍了老挝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开始革新探索:有原则的全面革新开放路线的萌芽
从 1972 年二大提出要为老挝快速进入社会主义准备一切必要条件和要素,到 1975 年
三届三中全会宣布老挝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老挝政治体制与经济社会发
展取得一定成就。由于确立了脱离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导致国内经济社会发展
一度陷入困境。鉴于这种情况,老挝人革党痛定思痛、拨乱反正,开始深刻反思存在的问
题。
1979 年 11 月召开的老挝人革党二届七中全会,对执政以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尤其
对经济工作进行了反思,认为应实事求是、尊重规律,认清老挝生产力发展水平,主动调
整以往的政策。此外,会议还出台了旨在积极改变国家现状的诸多重要政策。会议强调,
在生产关系革命过程中,所有干部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考虑当前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水
平。之后,老挝人革党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尝试性改革措施。1980 年 1 月,放宽了私人从
事商业活动的限制。同年 6 月,发布了 《整顿农业合作化运动中若干问题的紧急指示》,
对农业合作化运动进行调整。1982 年 4 月召开的三大和 1984 年 8 月召开的三届六中全会,
对老挝的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1984 年,老挝陆续解散了一些农
业合作社。经过不断探索实践,老挝人革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逐渐明晰,凯山·丰威汉认
为,老挝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尚处在自然性质的自给自足小生产阶段,应坚持以马列主义
为指导,基于老挝实际,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
2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