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党政研究》2020年第4期
P. 40
党的政治领导力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属性特征和理论价值
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是党内政治文化的一种理论形态,是我们党在长期的党
内政治生活过程中沉淀而成并影响党员政治行为的集体意识,是党员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以
及一致遵循的政治行为模式,既是一种观念文化,又是一种行为心理文化,具有鲜明的理
论特征,有着不可替代的恒久性和传承性。
(一)从理论本质属性上,深入到历史主体层面探索增强党的领导力的根本之策
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是以党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理论形态,是我们党为人民谋
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一种文化凝结和沉淀,其理论本质属性是抽象性与
具体性、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是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价值观、政
治观、历史观和领导观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只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能真正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我们
应该从理论本质属性上,把握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的价值取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
的各级组织和领导都应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练好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功,始终把群众最关
心最直接的利益放在心上,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把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具体化,转
化为每个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
(二)从理论结构层次上,深入到微观层面探索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规律和特点
从理论结构上看,党的领导力的文化基因是整体性与层次性、全局性与局域性的有机
统一。内核部分是一种的观念形态,包括领导价值观念、领导权力观念、领导角色观念
等;外层部分是一种心理行为状态,包括政治态度、精神状态、习惯风气等。观念文化是
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的内核和灵魂,行为文化是其外层结构,是内核的外在表现,
两者相辅相成,紧密相连。
就其内容结构和分布结构而言,党的政治领导力文化,既表现为整体性的宏观政治领
导文化,也表现为局域性的微观政治领导文化,同时,表现为党内政治体系和政治运作过
程中的党员观念意识和行为模式。整体性通过个体性表现出来,宏观是由微观集成而来。
因此,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应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理论结构特点,既要从宏观上整体上
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也要深入到微观层次从基层组织和党员个人
上,加大激活和培育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的力度,发挥基层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
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政治领导力传输到治国理政的全领域、全过程。
(三)从政治心理文化上,深入到政治生态层面打开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新空间
从心理文化的维度看,党的领导力文化,是政治心理文化的一种体现和凝聚,是党员
和被领导者对社会政治生活的直接感受,是党员以及广大被领导者在一定社会政治氛围下
产生的一种社会意识、心理投向、政治情绪、政治态度,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治行为和
领导行为。政治文化心理,是党组织和党员及人民群众在政治活动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
感情与情绪因素为主的心理状态,能敏感地反映社会政治活动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具有生
成自发性、个体差异性、政治敏感性特点。政治心理文化的这些特点,为以营造良好政治
生态和社会氛围为切入点,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推
动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促进党的政治领导力的增强,提供了
新思路新空间。
9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