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党政研究》2020年第4期
P. 44
化,具有自然生成性与主体建构性相统一的演进特征。我们应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政治领
导力文化这一演进特征,发挥领导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加强新
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是一项决
定 “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的战略任务。十八大以
来,在党的政治建设方面虽然取得巨大成绩,但是 “党内存在的政治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
解决,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甚
至存在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严重问题”。 面临着如此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做到坚
〔 4〕
定政治信仰,净化政治生态,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仅仅依靠政治领导力文化的自然生
成,显然是不行的,必须把握自然生成与全力建构的有机统一。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
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思想到位、行动到位,上下同心,全党团结一致,全面从严治
党,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积极主动地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为党的政治领导力文化基
因的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二)把握好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的有机统一,打开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思维
空间
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发展演进过程,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世界先进文
化的创造性继承过程,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过
程,具有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相统一的文化演进特征。这种文化演进特征,在推进理
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 “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的重大理论实践命题,是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的理论成果,它创造性地继承了党的政
治领导的优良传统和党内政治文化的精髓,吸取了现代政治学、领导学、管理学和社会学
的有益元素,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理论,特别是党的政治领导、政治建设的理
论得到了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增强党的领导力,打开了新的思维空
间。十九届四中全会规定党的领导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中起统筹、统领、统帅作用的根本
制度,坚持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并制定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制度”,这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重大成果。从文化创新的维度
看,也是对制度文化和党内政治文化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这不仅提高了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而且了打开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的新思路新空间。
(三)把握好政治定力与改革创新的有机统一,强化党的政治领导力的价值引领
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文化基因,源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植
根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实践里,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党内
政治文化中,具有保持政治定力与改革创新相统一的文化演进特征,对于确保全面深化改
革的政治方向正确,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效防范政治风险,具有
不可低估的时代价值。
目前,我国处在实现 “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
区,怎样应对外部环境的严重挑战,怎样增强正确把握改革方向能力,怎样增强维护经济
基础和阶级基础的能力,怎样提高抵御突如其来的各种风险的能力等,这些重大问题把增
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时代意义突显出来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
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
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 我们必须
〔 5〕
3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