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党政研究2019年第4期
P. 126
方研究方法的学者认为,人工职能将取代部分人类工作任务。Arntz 等结合不同工作场景
的任务清单,对各个岗位所需技能、任务、经济特征等进行分析,其分析结果表明,经合
组织国家最高有 12%的工作会面临被计算机替代的风险。 Borland 和 Coelli 同样选取了这
〔 4〕
种研究方法,其研究结果表明,在澳大利亚有接近 9%的工作会面临被自动化取代的风
险。
〔 5〕
此外,还有一种研究方法是基于职业的方法。Frey 和 Osborne 对 ALM 模型进行了拓
展,根据美国职业信息网站上的职业信息,通过定量分析的方式对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与
美国部分就业岗位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美国有接近一半的工作岗位
未来都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在后续的研究当中,学者们继续沿用了这种方式,并且
〔 6〕
针对澳大利亚、德国、芬兰、日本、中国等国家的职业被替代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
明,尽管人工智能的出现对于各个国家职业替代作用有一定的差异,但是都会不同程度的
替代现有职业 ( Pajarinen 和 Rouvinen,2014; Benjamin,2017; The Bruegel Institute,2014;
Chen 和 Xu,2018)。
这两类方法从微观视角出发,对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关系做出了解释。虽然部分学者批
判基于任务的方法存在过度强调的问题,对于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的影响无法做出判断。
但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对工作的替代并非一个绝对的数值。在很多时候,人工智能仅
能替代某些职业当中的一部分工作任务,很难对整个职业进行替代。而决定人工智能对职
业替代率的主要因素是任务的自动化程度。所以,基于任务的方法所计算出的结果更具说
服力。但是,不论何种方法,都不能仅仅关注新技术的替代效应,而更应当考虑其互补效
应。
(二)职业创造
新技术在替代部分工作任务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工作机会。埃森哲研究所的一项研
究表明,虽然人工智能取代了很多工作岗位,却又重新创造了很多新的岗位,其中最具代
表性的当属人工智能培训人员、维护人员,以及解释人员等。Brynjolfsson 和 Mcafee 认为,
机器人的出现可以提供大规模数据处理能力,这势必会造就很多数据分析的工作岗位。
〔 7〕
Autor 认为在未来几十年中,自动化和智能机器人在替代部分工作的同时,也会与劳动力
形成互补,中等水平的数字、文字、解决方案的工作岗位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处
理。 Gaggl 和 Wright 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了人工智能时代新工作的产生。
〔 9〕
〔 8〕
Acemoglu 和 Restrepo 以任务模型为核心,提出了一个就业创造模型。该模型认为在实
现自动化以后尽管部分岗位消失,但是这同时会造就一些新的岗位。自动化将降低生产成
本,促进资本积累并提高机器的生产率,他们强调自动化的 “岗位创造”效应。 然而,
〔 10〕
很多人在面对人工智能的时候,往往只会看到其对当前社会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却往往忽
略了新技术会创造出新的岗位和需求。学者所关注的很多工作岗位出现空缺而同时又有很
多人员找不到工作的问题,部分原因是因为 “搜寻成本”过高而造成的匹配摩擦问题。
〔 11〕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搜索成本逐渐降低,此时我们的关注点应该转向
“已经失业或即将失业的人员与新工作岗位之间的技能匹配”问题。
(三)智能机器人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
还有部分学者针对智能机器人对劳动力,尤其是制造业劳动力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
究。UNCAD 通过研究指出,工业机器人在电子制造、汽车生产等多个领域当中都有使用,
发展中国家有 2 / 3 的岗位会被机器人所取代。 Martech 在研究中发现,在本世纪初,美国
〔 12〕
的很多制造业当中都出现了工业机器人,但是这并没有导致美国制造业出现大规模失业,
反而增加了部分就业岗位。 Mishel 等在研究当中提到,对于高技能与低技能的劳动者而
〔 13〕
2 · ·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