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2 - 《社会》2022年第3期
P. 212
图形的逻辑力量:因果图的概念及其应用
的伪相关的方向和程度均依赖于具体情境,不存在简洁通用的判断方
式。 最后,控制碰撞变量的子变量同样会诱发伪相关问题,其效果与直
接控制碰撞变量相同。 如表 1 所示,其解决方式是认清系统内存在的
碰撞变量,并尽量避免控制这些变量。 事实上,内生性选择偏差在社科
实证研究中很常见,埃尔韦特与温什普在论文中列举了大量社会学案
例( Elwert and Winship,2014),本文后续也将在不同情境下对此问题做
更详细的讨论。
表 1:三 种 偏 差 来 源 与 解 决 方 式
偏差来源 对应构型 产生偏差状态 消除偏差状态 对策描述 状态描述
不控制中介
过度控制 链状 通路开启
变量
控制混淆
混淆偏差 叉状 通路阻断
变量
内生性选择 不控制碰撞
反叉状 通路阻断
偏差 变量
上述链状构型代表的因果关系、叉状构型中未控制混淆变量引起
的伪相关、 反叉状构型中因控制碰撞变量诱发的伪相关三种情形,覆
盖了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的所有可能。 不仅如此,因果图中所有可
能的偏差来源也被清晰地概括为三种类型:( 1) 会削弱甚至消除变量
真实因果效用的过度控制偏差;(2) 会额外产生两种伪相关的因未能
控制混淆变量引起的混淆偏差;( 3) 由于错误控制碰撞变量导致的内
生性选择偏差。
(二)D 分隔法则
在三种基本构型中单独区分偏差来源相对容易, 但具体的因果图
往往包含更多的相关变量和更为复杂的指向关系, 要辨识出哪些通路
应当被干预、哪些变量应当被控制则较为复杂。 为此,珀尔总结出D 分
8
隔(D鄄separated) 规则来辅助判断(Pearl,1995)。 在因果图中,当一条通
8. 字母“D”在此指方向 direction。
·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