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社会》2021年第5期
P. 59
社会·2021·5
响对移民态度的中介路径或间接效应的话, 在上海是教育和生活满意
度的作用更强,在香港则是地方认同的中介作用更强。
最后, 几个解释变量本身对移民态度的影响也印证了已有文献提
出的几个主要理论,并且是同时适用于沪港两地的。 个体生活满意度越
高,对移民的态度就越友好,印证了“经济利益论”;个体地方认同感越
强,对移民的态度就越排斥,印证了“社会认同论”;本地出生组比非本
地出生组对移民的态度更排斥,印证了“群体威胁论”;与移民接触越频
繁的个体对移民的态度越包容,印证了“群体接触理论”;对年轻世代态
度更加开放的“教育解释论”在上海本地出生样本中得到印证,在香港
本地出生和外地出生样本中虽有此迹象但未得到印证, 结合本文对香
港教育问题的讨论和已有研究对希腊教育问题的类似发现, 表明了教
育对价值观念的影响到底如何取决于教育体 系的实 际 运 作 过 程 和内
容。 因此,如果要引导与调和本地居民对外来移民的负面态度,就需要
从经济发展与利益分配、抑制地方认同与培育双重认同、提高教育程度
并真正传递开放包容价值观等方面同时入手。
参考文献(References)
埃尔德,G. H. 2002.大萧条的孩子们[M]. 田禾、马春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崔岩.2012.流动人口心理层面的社会融入和身份认同问题研究[J].社会学研究(5):141-
160.
郭星华、储卉娟.2004.从乡村到都市:融入与隔离———关于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的
实证研究[J].江海学刊 (3):91-98.
康岚.2015.新“土客”关系中的外群印象与差异化接纳———兼谈完善居住证积分制的民
意基础[J]. 城市发展研究 (1): 116-122.
孔媛.2011.城市“新二元结构”从分割到融合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博士论
文.
李骏、梁海祥.2020.流动人口的精神健康:“健康移民”适用性、世代差异显著性与劳动
权益中介性[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49-58.
李龙.2015.港台青年中国认同缺失问题之比较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 (7):82-87.
李培林、田丰.2012.中国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比较[J].社会 32(5):1-24.
李煜.2017.利 益威 胁 、 文 化 排 斥 与 受 挫 怨 恨———新“土 客 ” 关 系 下 的 移 民 排 斥 [J]. 学 海
(2):83-92.
梁玉成、 刘河庆.2016. 本地居民对外国移民的印象结构及其生产机制———一项针对广
州本地居民与非洲裔移民的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 (2):116-126.
沈杰.2018.世代分析:青年社会学的重要研究视角[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
100-106.
田蕴祥.2015.排斥还是包容:不同世代在地居民对外来农民工接纳态度的比较实证分析
[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127-135.
· 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