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社会》2021年第5期
P. 46

年轻人对移民更友好吗?

                的 GDP 增长率则高达 151.3%。        2  当然, 上海年轻人目前也像香港年轻
                人一样面临高房价的问题, 老一代的住房等财富积累在代际传递的过
                程中,既为某些本地年轻人提供了更好的保障,也可能同时维持甚至扩
                大了财富的不平等(吴开泽,2019)。
                    在香港的社会福利制度下, 移民只要通过合法身份进入香港超过
                六个月,就可以办理香港居民身份证,在享受社会福利方面与永久居民
                几乎不存在差异。 因此,大量移民的迁入对包括年轻人在内的香港本地
                人客观上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福利争夺。 上海的福利制度情形有所不同,
                移民分为“事实上的”与“法律上的”两类。 前者是指从外地到上海工作
                居住但没有获得上海户籍的流动人口, 他们不享有上海为市民提供的
                各种福利和保障;后者是指获得了上海户籍的新市民,他们享有上海市
                民的福利保障待遇。 当然,上海也在不断改革与户籍相关的社会保障制
                度。 自 2002 年开始实行致力于人才引进的居住证制度,2004 年将居住
                证持有对象扩大到所有在本市居住的非本市户籍境内人员, 他们可以
                享受包括义务教育、就业、医疗等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2009 年又出台
                居住证转办户籍的新规定。 但是,居住证和户籍所对应的市民福利待遇
                仍然存在不少差别,居住证转办户籍仍然相当困难(孔媛,2011)。因此,
                移民并没有被真正纳入与上海户籍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制度, 本地人
                包括年轻人的社会福利始终受到政策保护。
                    两地青年的差异还体现在他们对地方和国家的认同上。 新一代的
                香港青年土生土长于香港,从小与内地没有太多接触,“祖国”对他们来
                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香港回归之后的教育制度和内容也对他们的身
                份认同有深刻的影响。 1998 年,“公民教育科”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2001 年,香港教育局又将“培养国民身份的认同”作为德育与公民教育
                          3
                的一部分。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关于中国历史和国情的教育内容
                缺失,教师队伍良莠不齐以及对教材内容的解读不当,使得原本就较为
                宽泛的国民教育内容流于形式。 大多数香港学生在中小学时期的国家
                认同教育是缺失的,而这个阶段恰恰是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李

                2. 数 据 来 源 : 香 港 政 府 统 计 处 (https://www.censtatd.gov.hk/m/otc.jsp)、 上 海 市 统 计 局
                (http://tjj.sh.gov.cn/tjnj/index.html)。
                3. 资料来源:香港教育局(https://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cs-curriculum-
                doc-report/wf-in-cur/index.html)。


                                                                          · 39 ·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