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3 - 《社会》2017年第3期
P. 173

社会· 2017 · 3

   地位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年来学者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注、 3 中
   产家庭对子女教育的焦虑, 4 都是这一现象的突出反映。对中产阶层
   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主观认同的关注,实际上也都体现在教育方面。
   一个人要维持一定的社会地位,需要有一定的教育水平。特别是面临
   经济波动时,人们可能暂时失去稳定的收入或职业,但是良好的教育能
   够帮助个人及其家庭较快地恢复其生活水平与社会地位。除了上面阐
   释的收入、职业、教育三大指标以外,学界测量中产阶层的指标还包括
   主观认同、生活方式(刘欣, 2007 ;李培林、张翼, 2000 )以及综合了职业、
   收入、消费的多个指标(李春玲, 2003 ;刘毅, 2006 )。
       综上,从建设橄榄型社会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对中产阶层的研究
   本质上是对社会结构的研究。除了较高的收入和财富水平,一个健康
   的社会结构还应该有更全面的发展指标。仅仅以收入作为指标不够稳
   定,因为收入可能受到调查难度、经济周期、地域消费水平差异等许多
   因素的干扰。学术研究和国际经验普遍证明,壮大中产阶层需要提升
   民众的职业地位与教育水平。在现代社会,职业地位是人们首要的社
   会地位,职业地位往往更准确、更全面地表征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因
   此,本研究将职业和收入作为主干指标、教育作为附加指标,以避免仅
   使用收入作为单一指标的不稳定性。
       借鉴已有的分析方法(李培林、张翼, 2008 ),笔者首先从收入的角
   度来界定“中产阶层”。本研究以我国城市户籍人口的平均年收入作为
   参照“基准线”,将低于基准线 50% 以下的群体定义为“收入低层”,将
   基准线 50% 以上到基准线 3 倍 5 以下的人群定义为“中等收入群体”。
   据此,本文的数据分析表明, 2012 年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所占的比
   例已经达到 46.02% ,但是,通过对实际生活水平的分析可以得知,如
   此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中仅有一部分人达到了“中产阶层”的生活水
   平。因此,本文将中等收入群体分为两部分,达到中产阶层生活水平的


   3. 李培林:“不要让大学生进入到中产阶层以下,社会才能平稳增长”,引自“财经网”( 犺狋狋 狆 ://
   犲犮狅狀狅犿 狔 .犮犪犻 犼 犻狀 犵 .犮狅犿.犮狀 / 20161104 / 4195395.狊犺狋犿犾 ),浏览于 2016 年 11 月 28 日。
   4. 熊易寒:“‘学而思’热背后是中产的焦虑:全民都在抢跑,谁敢退出?”,引自“东方早报网”
   ( 犺狋狋 狆 :// 狑狑狑.犱犳犱犪犻犾 狔 .犮狅犿 / 犺狋犿犾 / 63 / 2016 / 11 / 22 / 1383524.狊犺狋犿犾 ),浏览于 2016 年 11 月 28 日。
   5. 根据李培林和张翼( 2008 )的研究,按照国际经验,高收入群体的平均收入一般为中等收入
   群体的 2.5 倍到 3 倍。

    · 1 6 6 ·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