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2 - 《社会》2017年第3期
P. 172

我国中产阶层的规模、结构问题与发展对策


   中国 2007 年就已经步入以中产阶级为主的社会,占比高达 89.1% 。 1
   与收入相近,财富也是重要的衡量标准。瑞信( 犆狉犲犱犻狋犛狌犻狊狊犲 ) 2015 年
   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 2015 》以个人拥有财富 5 万美元至 50 万美元为
   标准,认为中国大陆的中产阶层人数居世界各国之首,达到 1.09 亿,占
   比约为 10.7% 。 2

       每一个收入或财富指标的提出,都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被中产”的
   争论。究其原因在于,中产阶层并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社
   会关系的问题(李路路, 2016 )。笔者赞同这样的观点,界定中国的中产
   阶层需要多元 指 标,而 不 仅仅 是 收 入 或 财 富 (边 燕 杰, 2016 ;李 春 玲,
   2016 )。笔者曾经尝试从经济收入、职业和教育三个维度界定中国的中
   产阶层(李强, 2010 : 157-165 )。
       在测量社会地位方面,职业是最为重要的指标。社会学家对中产
   阶层的研究最早也主要是从职业角度切入的,中产阶层与白领阶层常
   常是同义语。这与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 1951 ] 2006 )的白领研究相
   关。陆学艺等学者也从职业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的中产阶层主
   要由脑力劳动阶层构成,包括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专业技术
   人员和办事人员以及私营企业主中的中小私营企业主。据此, 2005 年
   我国中产阶层占比约为 11.7% ;如果加上个体工商户,占比可以达到
   21.84%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 2008 )。笔者(李强,
   2015犪 )曾从职 业 结 构 的 角 度 分 析过 中 产 阶 层 的 分 布,分 析 结 果 表 明
   2013 年我国中产阶层所占的比例约为 19.1% 。
       笔者(李强, 2011 : 99 )认为教育也是现代社会衡量个人社会地位的
   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人们通过教育获得文凭、证书,英国社会学家吉
   登斯提出中产阶级最重要的特征是拥有教育和证书。笔者历来认为大
   学是培育中产阶层的温床,使人们接受社会主导规范或中产阶级的规
   范(李强, 2001 )。当然,笔者还认为教育指标与收入和职业不同,教育
   应作为附加指标而非独立指标,即单纯靠教育指标来区分上层、中层、
   下层是不合适的。尽管如此,人们普遍感受到教育对个人收入和社会


   1. “ 犜犺犲犚犻狊犲狅犳狋犺犲犕犻犱犱犾犲犆犾犪狊狊犻狀狋犺犲犘犲狅 狆 犾犲 ’ 狊犚犲 狆 狌犫犾犻犮狅犳犆犺犻狀犪 ”,引自“ 犃狊犻犪狀犇犲狏犲犾狅 狆 犿犲狀狋
   犅犪狀犽犐狀狊狋犻狋狌狋犲 ”( 犺狋狋 狆 :// 犺犱犾.犺犪狀犱犾犲.狀犲狋 / 11540 / 2043 ),浏览于 2016 年 11 月 28 日。
   2. 瑞信:“全球中产 阶 级 的 财 富 净 值 自 2000 年 以 来 倍 增 至 80.7 万 亿 美 元,占 全 球 财 富
   32% ”,引自“ 犆狉犲犱犻狋犛狌犻狊狊犲犚犲狊犲犪狉犮犺犐狀狊狋犻狋狌狋犲 ”( 犺狋狋 狆 狊 :// 狑狑狑.犮狉犲犱犻狋狊狌犻狊狊犲.犮狅犿 / 犮狀 / 狊犮 / 犪犫狅狌狋
   狌狊 / 狆 狉犲狊狊狉犲犾犲犪狊犲 / 狆 狉10132015.犺狋犿犾 ),浏览于 2016 年 11 月 28 日。
                                                          · 1 6 5 ·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