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社会》2017年第2期
P. 36
网络场域、文化认同与劳工关注社群
究者主要采取案例研究和传统的内容分析方法,并没有充分利用社交
媒体大数据,这也制约了他们对非政府组织及其社交媒体使用/在线表
达的整体性把握。
基于上述讨论,本文以关注劳工议题的微博用户为研究对象,通过
话题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分析微博文本大数据,初步呈现劳工关
注社群的整体图景。具体的研究问题包括劳工关注用户形成了怎样的
社群结构、他们之间主要就何种议题进行在线沟通与传播,跨社群互动
与社群文化之间存在何种关联。对上述问题的大数据分析有多方面意
义。首先,随着关注劳工议题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分化,它们使用社
交媒体的方式日益多样化,对其进行鸟瞰式描绘有助于今后的研究更
准确地评估社交媒体对非政府组织的赋权作用。这既能避免过于强调
社交媒体的特定使用方式与功能,也有助于发现新的趋势。其次,在方
法上,本文初步展示了话题模型这一非监督性文本分析技术在研究网
络文化方面的潜力,在应用层面探索了社会学拥抱大数据的可能性
(孙秀林、施润华, 2016 )。本研究表明,除了使用现有的大数据语料库
所提供的词频分析(陈云松, 2015 ;陈云松等, 2015 ),研究者还可以对社
交媒体平台的原始文本进行语义分析来探索互联网空间所具有的文化
意涵。最后,为了有效地解读、验证话题模型的结果,现有研究主要关
注话题 的 时 序 变 化 趋 势 以 及 话 题 和 文 本 来 源 (特 征)之 间 的 关 系
( 犇犻犕犪 犵犵 犻狅 , 犲狋犪犾. , 2013 ; 犔犲狏 狔犪狀犱犉狉犪狀犽犾犻狀 , 2014 )。本文除了考察话
题时序变化趋势,还将话题模型结果与用户的网络链接模式结合起来
分析,这一做法既提供了解读和验证话题模型结果的思路,也初步将社
会网络的结构分析与文化分析结合起来,避免了社会网络分析的形式
化倾向( 犉狌犺狊犲犪狀犱犕ü狋狕犲犾 , 2011 ;黄荣贵等, 2014 : 58 )。
二、微博空间中的网络场域与文化认同
本文将社交媒体看作一个社会空间,从社群结构和社群文化的角
度考察新浪微博上的劳工关注用户群( 犆犪狏犪狀犪 犵 犺 , 2007 )。在数字化时
代,在线社群主要表现为用户间的链接模式( 犆犪狏犪狀犪 犵 犺 , 2007 ),而社群
认同则表现为成员所使用的文字与符号( 犜犪犿犫狌狉狉犻狀犻 , 犲狋犪犾. , 2015 )。
这一理解意味着本文可以借鉴关系社会学( 狉犲犾犪狋犻狅狀犪犾狊狅犮犻狅犾狅 犵狔 )的理
论见解。关系社会学认为,文化形式与关系网络并不是两个自治性概
· 2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