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8 - 《社会》2016年第2期
P. 168
由心至身:阶层影响身体的社会心理机制
济上的相对剥夺感造成的健康伤害没有化解作用,但对于遭受不公正
对待、无望感和无力感所造成的健康伤害有缓解作用。
比较模型 8 和模型 3 可以发现,在加入群际伤害、习得性无助、社
会交往等中介变量后,年收入、受教育年限、自评个体社会阶层、自评家
庭经济阶层的显著程度降低,回归系数绝对值变小,这说明阶层对身体
健康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心理过程实现的。由此,“社会交往假
设”(假设 4 )和“心理机制假设”(假设 5 )得到支持。
五、结论与讨论
健康问题不仅仅是特定个体的问题,也是一种社会问题。在十八
大报告中,民生问题和社会公平得到强调和关注,而健康平等是其中的
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健康问题的阶层分布也反映了健康资源的不平
等分布。通过对社会健康系统进行干预,将有益于社会整体健康水平
的提高。降低最关乎个体生命的健康不平等,有利于提高社会和谐程
度,促进社会整体的福祉。
关于健康不平等的研究,现在的主要理论有“社会因果论”和“健康
选择论”( 犠犪狉狉犲狀 , 2009 ;王甫勤, 2011 : 79 )。“社会因果论”认为,阶层
差异导致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接受健康服务、获得社会支持和暴露于
健康风险的机会不同,因而社会上层群体的人的健康状况要比社会下
层群体的人更好( 犇犪犺犾 , 1996 )。“健康选择论”认为,这种阶层差异源于
健康的人更容易向上流动,不健康的人容易向下流动( 犠犲狊狋 , 1991 )。
在王甫勤( 2011 )对中国民众健康的研究中,“社会因果论”的解释力要
明显强于“健康选择论”。虽然有些研究显示,健康不平等是社会经济
地位不平等的再生产( 犈犾狊狋犪犱犪狀犱犓狉狅犽狊狋犪犱 , 2003 ),但社会经济地位与
健康水平之间是否存在明确的关系仍存在争论( 犇犪犺犾 , 1996 ;王甫勤,
2011 : 98 )。在既有研究中,对阶层影响健康的路径的研究主要是从宏
观方面进行考察,而对阶层如何介入个体身体的微观机制和过程尚缺
乏研究。同时,以往研究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区分也较为缺乏,本
研究在自评健康的基础上加入日常活动、正常工作、病痛程度和肢体活
力等方面测量,更加强调身体的视角。 3 本研究提出和回答了一些以往
3. 虽然这几项也都是自评的,但相较于仅仅评价总体健康状况更为侧重身体层面的衡量,这
些测量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客观基础。
· 1 6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