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社会》2016年第1期
P. 135
清代边疆地区社会阶层的变动与文化面貌的转变
雍正八 年 ( 1730 年),归 顺 土 司 因 参 与 “邪 教”案 件 而 被 革 职 查
办,归顺土州因此改土归流。当然,归顺州改土归流不过是清初鄂尔
泰整治西南疆土运动中细小的一环。雍正四年( 1726 年),颇具雄才
伟略的鄂尔泰就任云贵总督,两年后又兼辖广西,他在西南地区推行
了声势浩大且影响深 远 的 改 土归 流 运动,即废 除少数 民族首 领世袭
治理权,建立内地的府、州、县制,改由中央委派具有一定任期的流官
进行治理。
归顺州改土归流后文教措施次第展开。官方学校性质的文庙在雍
正十三年( 1735 年)落成,位于州治之东,庙成之时所立的《创建文庙碑
记》详细记载了文庙的形制:“先崇圣祠、大成殿,次两庑、大成门,名宦
乡贤翼辅左右,又次泮池、棂星门及礼门、义路,循序并建,复于宫右构
明伦堂、学署、讲斋,规模备具矣。”(光绪《归顺直隶州志》,卷六《艺文
志》: 36犫 )另据《大清会典则例》的记载,归顺州的学额为,“(乾隆三年)
又覆准广西泗城、镇安二府学均设廪增各四名,归顺州学设廪增各二
名”;“(乾隆五年)又覆准广西泗城、镇安二府及归顺州学新设廪生,?
十年后府学三年一贡,州学四年一贡”(《大清会典则例》,卷 69 ,台北商
务印书馆, 1986 : 282 下栏、 294 上栏),即归顺州学廪生、增生各两名,乾
隆十五年以后每四年选一贡生。
官建民办性质的学校道南书院则创建于乾隆二十七年( 1762 年),
道光年间书院开始由山长主持,以书院名义设立的膏火田在嘉庆初年
共有 18 亩,岁收米 2000 斤,之后递年又有官民乐捐,田产不断增加(道
光《归顺直隶州志》,地舆卷二沿革,成文出版社, 1968 : 115 )。
心怀变“僻壤遐陬”为“声名文物之邦”理想的外来官员也注意培植
当地文风,例如乾隆二十三年( 1758 年)担任归顺州知州的黄叔显便
“勤学爱士,暇日以文课诸生,手自点定,循循善诱,如老儒塾师”。同时
担任归顺州学正的王星烛也“日与诸生赏奇析疑,孜孜不倦”(光绪《归
顺直隶州志》,卷五《列传》: 2犪 、 犫 )。
尽管有学校的建 立、经 费的 支 持以 及官 员的 培 植,事 实 上,有 清
一代归顺州的文教事 业 发展 仍相 对 落后,这也 是由它 自身所 处的边
缘位置决定的。从光绪《归顺州直隶州志》的“选举表”可以 看 出,取
得高过生员 功 名 的 多 是 一 些 贡 生。当 地 人 取 得 的 最 高 功 名 只 有 举
人,自改流以迄光绪二十五年( 1899 年),归顺州共产生十位举人,其
· 1 2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