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0 - 《社会》2014年第6期
P. 240

从工具到范式:假设检验争议的知识社会学反思


   术问题,完全不值得社会科学家为此分心。毕竟,对于社会科学中的绝
   大多数研究而言,不论假设检验以哪种形式出现,最终都只不过是一个
   分析工具,它本身并不是实证研究的对象和重点所在。因此, 犖犎犛犜 的
   流行也就不难理解了。
       若结合科学史家库恩( 犜犺狅犿犪狊犓狌犺狀 )提出的“范式”概念及相关理
   论,对上述现象还可有进一步的认识。实际上, 犖犎犛犜 之于社会科学,
   正如类似范式之于库恩所谓的“常规科学”。在库恩( 2003 : 34 )看来,常
   规科学的任务就是在范式的规定和指导下解“谜”,而“科学共同体取得
   一个范式就是有了一个选择问题的标准,当范式被视为理所当然时,这
   些选择的问题可以被认为是有解的问题”。概括而言,范式的功能可至
   少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作为科学共同体从事高度收敛的常规科
   学活动的精神定向工具,即确定哪些问题是值得关注的具体问题,而不
   至于让科学家分心去寻找其他范式;二是作为科学共同体成员共有的
   解题范例,即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工具(陈俊, 2007 )。当然,范式本身并
   不一定是精确的、毫无疑义的,科学家对范式的选择也不完全是中立无
   偏的,而且混杂着自身特有的信念和价值观。但一旦选定,科学家就暂
   时忽略争议,而埋首于既定范式下的解题工作,这也就是库恩( 2004 :
   222 )所谓的“在科学中用现有工具尽最大努力从事研究,往往比停下来
   考虑另外多种多样的研究进路要好”。
       从这一视角看, 犖犎犛犜 就不仅仅是一个工具,而是一种不折不扣的
   实证研究范式。它如何成功地击退其他检验模式,其实是次要的问题;
   关键的问题是,从历史发展的事实看,它已经是一个主导性的方法,是
   假设检验的范例,是学术研究的通行标准。它的出现,通过对统计学内
   部争议的抹平和对其他检验模式的忽视,最大限度集中了研究者的注
   意力,使研究者专注于解决学科内的实际问题,不至于为选择一个最为
   合理的假设检验模式而分散精力。由此, 犖犎犛犜 从一个普通的统计工
   具上升为一种学科范式,起到了收敛学科的精神指向、提供模式化解题
   方法的作用,从而实现学科内部知识较快发展的规范性功能。
       如此,我们也能针对 犖犎犛犜 的批评有另一种层面的解读。例如,
   吉仁泽( 犌犻 犵 犲狉犲狀狕犲狉 , 2004 ;吉仁泽, 2006 : 3-34 )认为, 犖犎犛犜 在教科书
   的呈现和实际中的应用已不仅仅是一个工具,而是成为一种仪式,从而
   促成了人们“只有一种假设检验、只有一种规范性统计学、只有一种概

                                                          · 2 3 3 ·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