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社会》2014年第4期
P. 45

社会· 2014 · 4

   份认同时解释了 5-12% 的变差。尽管该数值不是很大,这一解释度
   与前人的研究(张文宏、雷开春, 2009 ;崔岩, 2012 )也比较接近,但模型
   仍然是显著的。
       从文化态度方面看,对本地文化价值观的接受能够显著增加城市
   认同的可能性,但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并没有显著增加乡村认同的可
   能性,这可能是由于家乡文化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力量弱化有关。上
   海话的流利程度也显著增加城市认同的概率,这种作用可能通过两种
   机制:第一,流利的方言可能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第二,
   流利的方言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本地人交流,而普通话的流利程度则
   没有影响。假设 1犪 、假设 1犮 、假设 1犱 得到证实,而假设 1犫 则未获支持。
       从社会交往角度看,参加同乡聚会对乡村认同没有影响,但参加单
   位活动有助于城市认同感的提升,与不同人群的交友意愿有不同的影
   响,与老乡交朋友并不会增加乡村认同,而与上海人交朋友则会显著提
   高城市认同,假设 2犫 和假设 2犱 因此得到证实,假设 2犪 和假设 2犮 则未
   获证实。在这里,我们发现农民工与其他省市的人交朋友的意愿显著
   降低了城市认同,增加了乡村认同。所以社会资本的构建事实上在迁
   移之初可能依赖于同乡或其他外来人员,但到后来真正实现融合则需
   要摒弃这种网络(李培林、田丰, 2012 )。
       从经济成功方面看,收入地位只有内群体比较时才能够显著增加
   城市认同,而外群体收入比较和绝对的收入水平都没有显著影响。因
   此假设 3犪 和假设 3犫 都得到支持。
       在社会结构变量中,社会歧视程度的负面作用非常显著,而保险的
   覆盖程度(无论是参加综合保险还是参加城镇保险)对于城市认同的影
   响也是显著的。在居住形式方面,租赁房屋对于城市认同有显著的负
   面影响,也就是说,在独立租赁房屋的农民工群体中,他们更加不认同
   城市。因此假设 4犪 和假设 4犫 得到证实,但是假设 4犮 未被证实。居住
   在租赁的房屋里,虽然与社会主流距离较近,但这样也可能更加被歧视
   或遭受不公平对待,会更加不认同自己的城市身份。
       尽管独立的回归分析发现本文提出的假设中有 9 个得到支持,而
                         2
   且从解释程度( 犘狊犲狌犱狅犚 )看,当控制住人口统计特征变量后,前三类
   变量的解释度为 5.57-7.96% ,但是社会环境变量变量的解释力达到
   12.27% 。我们因此可以判断,在农民工的城市认同影响因素中,社会

    · 3 8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