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7 - 《社会》2013年第5期
P. 147

社会· 2013 · 5

              陈云松 .2012犫. 定量研究的价值、门槛与瓶颈[ 犖 ] . 人民日报(理论版), 01-19.
              陈云松、范晓光 .2010. 社会学定量分析中的内生性问题———测估社会互动的因果效应
                 研究综述[ 犑 ] . 社会 30 ( 4 ): 91-117.
              陈云松、范晓光 .2011. 社会资本的劳动力市场效应估算:关于内生性问题的文献回溯和
                 研究策略[ 犑 ] . 社会学研究( 1 ): 167-195.
              樊宏法、张健 .2006. 非 制 度 化 政 治 参 与———构 建 和 谐 社 会 的 一 种 独 特 机 制 [ 犑 ] . 求 实
                 ( 9 ): 72-74.
              郭正模、李晓梅 .2007. 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多学科探索[ 犖 ] .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3 ) .
              亨廷顿,塞缪尔、琼·纳尔逊 .1989. 难以抉择[ 犕 ] . 汪晓寿,等,译 . 北京:华夏出版社 .
              胡荣 .2008. 社会资本与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 犑 ] . 社会学研究( 5 ): 142-159.
              黄荣贵 .2010. 互联网与抗争行动:理论模型、中国经验及研究进展[ 犑 ] . 社会 30 ( 2 ): 178
                 -197.
              黄荣贵、桂勇 .2009. 互联网与业主集体抗争:一项基于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的研究[ 犑 ] . 社
                 会学研究( 5 ): 29-56.
              金太军、沈承诚 .2012. 从群体性事件到群体性行动———认知理念转 换 与 治 理 路 径 重 塑
                 [ 犑 ]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1 ): 23-28.
              李慧勇 .2007. 中国现阶段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探析[ 犑 ] . 前沿( 1 ): 192-193.
              李培林 .2010. 加强对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和治理[ 犖 ] . 中国社会科学报 131 ( 11 )。
              李培林,等 .2008. 力挽狂澜:中国社会发展迎接新挑战[ 犌 ]// 2009 年社会形势预测与分
                 析 . 汝信,等,主编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14.
              李亚妤 .2011. 互联网使用、网络社会交往与网络政治参与———以沿 海 发 达 城 市 网 民 为
                 例[ 犑 ] . 新闻大学( 1 ): 69-81.
              娄成武、刘力锐 .2010. 论网络政治动员:一种非对称态势[ 犑 ] . 政治学研究( 2 ): 74-86.
              陆铭、欧海军 .2011. 高增长与低就业———政府干预 与 就 业 弹 性 的 经 验 研 究[ 犑 ] . 世 界 经
                 济( 12 ): 3-31.
              马宝雨、张秀丽 .2007. 当前中国社会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犑 ] . 大 庆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3 ):
                 30-32.
              毛寿龙 .2009. 无限政府的危机应对[ 犑 ] . 南风窗( 2 ): 30-33.
              诺曼,尼、西德尼·伏巴 .1996. 政治参与[ 犌 ]//政治学手册精选 (下册) . 格林斯坦、波尔
                 斯比,编 . 竺乾威、储复耘,等,译 . 北京:商务印书馆: 290-379.
              潘祥辉 .2011. 去 科 层 化:互 联 网 在 中 国 政 治 传 播 中 的 功 能 再 考 察 [ 犑 ] . 浙 江 社 会 科 学
                 ( 1 ): 36-43.
              唐杰 .2007. 互联网发展对社会抗议的影响研究[ 犑 ] . 社会科学辑刊( 6 ): 63-66.
              王东进、戴光前、钟启权、张 常 韧 .2004. 积 极 化 解 人 民 内 部 矛 盾,妥 善 处 理 群 体 性 事 件
                 [ 犑 ] . 中国社会发展战略( 3 ): 2-6.
              王赐江 .2010. 群体性事件的类型化及发展趋向[ 犑 ] . 长江论坛( 4 ): 47-53.
              汪玉凯 .2009. 群体性事件高发的原因和对策[ 犑 ] . 时事报告( 11 ): 56-62.
              汪玉凯 .2012. 网络社会与公民参与[ 犖 ] . 学习时代, 04-02.
              薛可、梁海、余明阳 .2011. 社会互动对敌意媒体效果的影响[ 犑 ] .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学 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 6 ): 39-48.
              尹冬华 .2009. 幻觉与现实:互联网在中国的 民 主 功 能———基 于 西 方 文 献 的 述 评[ 犑 ] . 经
                 济社会体制比较( 1 ): 136-142.
              应星 .2009. “气场”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两个个案的比较[ 犑 ] . 社会学研究( 6 ):
                 105-121.
              游传耀 .2008. 互联网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 犑 ] . 发展研究( 9 ): 96-98.
              于建嵘 .2012. 诱发群体性事件的最大陷阱[ 犑 ] . 人民论坛( 19 ): 56-57.
              曾繁旭、黄广生 .2012. 网络意见领袖社区的构成、联动及 其 政 策 影 响:以 微 博 为 例[ 犑 ] .
                 开放时代( 4 ): 115-131.
              张雷 .2009. 中国网络草根 犖犌犗 发展现状与管理论析[ 犑 ] . 政治学研究( 4 ): 82-88.

              · 1 4 0 ·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