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 - 《社会》2013年第4期
P. 92
地位层级认同为何下移
上述现象对学理也提出了挑战,即在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公众收入不
断提高的情况下,地位层级认同为什么反而会不断下移?
地位层级认同是在一定的参照系前提下建构起来的,这样的参照
系构成了地位层级认同的基础。因此,要解释地位层级认同在量上的
下移,就必须同时关注地位层级认同的参照系基础,关注哪些因素会成
为地位认同的主导影响力量。在某些情况下,共同体的归属感和在共
同体中的身份感受可能会成为地位认同的主导影响因素;在另一些情
况下,在整体社会中对市场机遇的感知和对市场要素的占有情况也可
能会成为地位认同的主导影响因素。本文将首先通过数据分析确认地
位层级认同的“向下偏移”态势,然后通过群际比较和模型分析探求地
位层级认同“参照系”的变动情况,最后将两者在理论上勾连起来,力图
解释地位认同下降成为一种普遍感受的深层原因。
一、地位层级认同的“向下偏移”态势
(一)横向比较中地位层级认同的“向下偏移”
中国学者对地位层级认同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卢汉龙 1991 年
在上海和 1994 年在上海、广州进行的调查。他们的研究显示:第一,收
入、教育和职业声望对地位层级认同的解释力相对很低;第二,有近 1 / 6
的人没有明确的地位层级认同;第三,单位类型等因素对地位层级认同
具有重要影响,而收入在引入单位类型之后,在统计上变得不再显著
(卢汉龙, 1996 ;边燕杰、卢汉龙, 2002 )。
刘欣( 2001 )最早明确提出中国城市居民地位层级认同偏低的观
点,他发现,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中国城市居民中认同中间层的比例偏
低,而认同中等偏下层的人却明显偏高(见表 1 )。这一发现在李培林、
赵延东等人的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证实(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人
民内部矛盾研究”课题组, 2004 ;赵延东, 2005 ;李培林, 2006 )。他们通
过国际比较,同样发现中国城市公众中中层认同的人口比例较低,“中
国公众自认为处于社会中层的人数比重明显偏低,而自认为处于社会
低层的比重则明显偏高,表现出一种自我阶层认同向下偏移的倾向”
( 赵延东, 2005 : 87 )。
(二)纵向比较中地位层级认同的不断“向下偏移”态势
从表 1 可以看出,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城市公众的地位层级认同
· 8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