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 - 《社会》2013年第3期
P. 98
初婚年龄的影响因素分析
,
力市场的参与和收入迅速增长( 犛狑犲犲狀犲 狔2002 )。这种现象引发了学
者们的极大兴趣,即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是否可以解释初婚年龄的变
化?对此,学界存在下列三种观点。( 1 )将初婚年龄的推迟归因于女性
经济的独立( 犅犲犮犽犲狉 , 1973 ; 犜犲犪犮犺犿犪狀 , 犲狋犪犾. , 1987 ),假定性别角色分
工所带来的男女两性的相互需求是结婚的主要动力,职业前景较好和
经济资源较丰富的女性从婚姻中所获得的收益相对减少,从而导致了
结婚年龄 的 延 迟。该 观 点 在 一 些 跨 国 的 经 验 研 究 ( 犅犾狅狊狊犳犲犾犱 , 1995 ;
犗狀狅 , 2003 )中得到了修正,即认为在性别角色严重分化的社会中,女性
很难平衡工作和家庭,随着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女性更有可能推迟结
婚年龄。( 2 )强调由于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在校就读时间的延长在客
观上推迟了初婚年龄( 犅犾狅狊狊犳犲犾犱犪狀犱犎狌犻狀犻狀犽 , 1991 ; 犜犺狅狉狀狋狅狀 , 犲狋犪犾. ,
,
1995 ; 犛狑犲犲狀犲 狔2002 ; 犚犪 狔 犿狅 , 2003 )。( 3 )强调家庭的社会经济特征对
初婚年龄有显著的影响。许多经验研究表明,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越
高,子 女 的 初 婚 年 龄 越 晚 ( 犌犻犲狉狏犲犾犱 , 犲狋犪犾. , 1991 ; 犃狓犻狀狀犪狀犱犜犺狅狉狀狋狅狀 ,
1992 ; 犛狅狌狋犺 , 2001 )。 可 见,除 了 少 数 研 究 ( 犌狅犾犱狊犮犺犲犻犱犲狉犪狀犱 犠犪犻狋犲 ,
,
1986 ; 犗 狆狆 犲狀犺犲犻犿犲狉 , 犲狋犪犾. , 1997 ; 犛狑犲犲狀犲 狔2002 ),大多数研究对男性
的婚姻行为是忽视的,而对婚姻行为中性别差异的关注则更少。
国内关于初婚年龄的研究主要围绕女性初婚年龄的变化趋势而展
开(王跃生, 2005 ;赵旋, 1993 ;陈友华, 1991 ),少数研究则基于局部地区
的数据资料,从宏观因素(如人口政策、社会经济发展、婚姻观念等)或
微观因素(如外出经历、社会网络等)探讨初婚年龄变化的原因(王跃
生, 2005 ;叶文振, 1995 ;郑真真, 2002 ;靳小怡等, 2005 ;刘利鸽、靳小怡,
2011 )。
当前中国正经历着经济与社会的巨大变迁,在此过程中,女性的教
育程度和职业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否会影响其初婚行为,尚缺
乏相应的经验研究;其次,按照现代化理论的假设,家庭背景对个人婚
姻行为的影响日趋式微,这能否得到中国经验的证明?再者,上述因素
对初婚年龄的影响是否存在结构性差异?由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的
长期作用,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在社会经济发展上存在巨大差异,城乡户
籍居民的个人生活,如教育、职业、婚姻等方面也深受影响,因此,有必
要从城乡户籍两个层面对初婚时间进行研究。另外,已有研究表明,农
村男性在婚姻市场上面临着更大的劣势(刘利鸽、靳小怡, 2011 ;齐亚强、
· 9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