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党政研究》2022年第6期
P. 8
“以苏联为鉴戒”的转变 。现代化不只是物质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人
〔 6〕
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1979 年 3 月邓小平首次提出
〔 7〕
“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概念,1979 年 12 月又第一次使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 “小康”来
〔 8〕
表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目标。自此之后,邓小平无论出席国家重要会议,还是接见外国
重要客人,都频繁使用 “小康水平”“小康社会”的提法,反复强调中国要实现的是 “社
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 ,不忘科学阐释中国式的现代化科学内涵和本质属性。
〔 9〕
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从提出实现 “四个现代化”,到物质文
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再到协调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
明、生态文明建设,从抓社会的全面发展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形成了 “五个文明”
协调推进的总体布局 。党的十二大正式把 “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确定为衡
〔 10〕
量 “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过程将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
平”的最主要指标 。小康社会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共识,标志着中国将
〔 11〕
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 。
〔 12〕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与 “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路,反映了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的全部发展历程。即是说随着
脱贫攻坚取得全局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小康社会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
道路探索的实践形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质问题上,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就
是如何体现 “全面”,因为 “小康社会”是覆盖领域更全面、惠及全体人民的全面小康。
这一实践形态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不仅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而且表明
2021 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新的历史性跨越 。未来五
〔 13〕
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全党全国人民要始终坚持问题导
向,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三)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
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中国独特的国情实际、文化传统和历史进程,决定了中国必须独立自
主地推进适合自己特点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一条切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道
路,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今后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
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度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蕴含了新时代十年党治国理政
的成功经验,将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遵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一次重大创新。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有效
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政治建设目标是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 “加强党对坚
〔 14〕
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 。只有
〔 15〕
构建起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正
义,保证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完整高效的系统,主要包括政
治治理、社会治理、机构治理以及相关的监管职能等内容,现代治理制度、治理体系、治
理结构和治理活动的精髓,就是要依法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主体地位的实现;治理制度、治
理体系和治理行为的升华,是内化为人民群众内心的价值认可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突
〔 16〕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