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党政研究》2022年第6期
P. 13

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
                                               〔 35〕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现代化发展坐标中的地位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一种比较流行的现代化理论,认为 “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是当今世界唯一的模式,经历由资本现代化塑造的社会现代性状态是历史的终结状态 。
                                                                                                        〔 36〕
             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其发展目标是追求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的多样性需
             求、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多样性需求必然带来抑或促使文明的多样性发展。中
             国式现代化文明多样性发展,不仅缩短了预期目标的时间、避免了西方现代化发展的陷
             阱,使一个拥有 14 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整体迈进了现代化,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式现代
             化文明的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人依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把 “走自己的路”作为理论和
             实践的立足点,深刻认识到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只会让社会主义丧失活力,走改旗易帜的邪
             路结果是西方受益、百姓遭殃 。习近平指出: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
                                             〔 37〕
             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 ,各个国家应当依据自身的国情实际走好
                                                             〔 38〕
             自己的路。中国共产党自觉把中国式现代化摆放到世界发展的坐标系中思考其建设和发
             展,明晰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前进的努力方向。始终瞄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
             目标,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
             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实践逻辑,破解了 “现代化就是西方资本
             主义化”的思维定式,带动了发展中国家实现 “群体性崛起”,也推动了世界格局 “东升
             西降”的大变革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富强和文明的统一体,中国式现代化将逐步构
                               〔 39〕
             建人类文明新秩序,实现中华文明、社会主义文明和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中国式现代化

             道路的成功实践开辟了人类现代化的新范式,不仅为我国在 2035 年顺利实现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基本现代化目标奠定了实践基础,而且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
             径,对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都具有重大价值。
                  (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超越
                  坚持社会主义性质不动摇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最根本的社会属性。在现
             代化的经济制度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现了所
             有制形式、分配方式和经济体制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
             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彻底打破了公有制不能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只能与私有制结
             合等陈腐观念的束缚,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形式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都
             在当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很好的实现。在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上,中国式现代
             化道路强调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了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
             辩证统一。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揭示了世界性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全球经济低迷
             期,中国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的基本思路和途径,即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以国内分工
             和技术创新发展,推动国际分工和技术创新的发展路径。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方式是
             重视两个循环之间的平衡和协调,把国内国际循环统筹起来,形成相互促进、彼此支撑、
             融合发展的新发展局面 。
                                      〔 40〕
                  历史和实践证明,自现代化肇始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

                                                                                                       1 ·  ·
                                                                                                      1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