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党政研究》2022年第3期
P. 73

华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也将在未来的长河中赓续发展。总结并把握历史经验是深耕 “未来
             我们怎样继续成功”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我们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走好新的
             赶考之路的重要遵循。

                 一、一脉相承:“坚持胸怀天下”彰显历史基因

                  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端于马克思主义、践行于百年奋斗历程铸就了中国共产
             党的 “胸怀天下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时间和空间的双重考验,源远流长、一脉相
             承,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基因和血脉,也是其最内在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同时是中国共

             产党 “坚持胸怀天下”的文化渊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
             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其 “为人类求解
             放”思想以及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 “坚持胸怀天下”的科学理
             论渊源。正如马克思指出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
                                                                              〔 3〕
             历程使其准确把握了历史发展规律与时代发展潮流,为中国共产党 “坚持胸怀天下”注
             入不竭动力,是党 “坚持胸怀天下”的实践渊源。
                  (一)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我们来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
             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 4〕
             自成立来就蕴含着中国的血脉和基因,将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文明成果以及古
             代先贤的智慧结晶作为其 “坚持胸怀天下”的深层构成。《礼记·礼运篇》中 “大道之行
             也,天下为公”的表述,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 “大同社会”的理念,与习近平总书
             记所指出的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具有共鸣点,
             体现出天下一家的大国胸怀。《论语·雍也篇》中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语
             句,包含了中国人致力于天下生民的大爱情怀和仁爱观,体现了中华儿女以天下为己任的
             雄心壮志,而今天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正是对先人大爱观的映

             照。《论语·颜渊》中的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则蕴含着和平包容的处事原则,体现出中
             华民族海纳百川、以邻为伴的思想理念,在这一思想理念的继承与发展中形成了中华民族
             国际交往的价值准则。《孟子·尽心章句上》指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
             华民族向来重视开放包容、协合万邦,中国共产党一直秉承着 “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
             理念,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大同社会”“仁爱”“正义”等价值
             理念传递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共同致力于当今中国共产党提出来的 “和平、发展、公平、
             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观。正是基于历史基因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
             润,“胸怀天下观”在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身上传承与发展。

                  (二)发端于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 “胸怀天下观”发端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价值追求中。马克思将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及全人类的解放作为终身追求的目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诸多经典著
             作中都蕴含着为人类求解放的伟大思想。在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马克思
             指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
             ……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年仅 17 岁的马克思已明确了毕生为人
                                                                 〔 5〕
             类求解放的远大志向,即使遭受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多国驱逐或流放变为世界公民,过
             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即使因贫困导致三个孩子夭折而遭受精神与肉体的沉重打击,依旧为
                                                                                                       1 ·  ·
                                                                                                      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