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党政研究》2022年第2期
P. 12

态环境是自然资本,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将生态要素纳入生产要素范畴;提出人与自然
             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构建生态文明体系。
                  (四)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集中表现在新时代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最终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
             类文明新形态。这一现代化新道路与文明新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了对资本主义
             现代化道路与文明形态的扬弃超越,代表着人类历史的前进方向。
                  自 16 世纪至今,资本主义发展已经 500 年时间,资产阶级创造了属于其自身与时代
             的现代化道路与文明形态,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中有非常明确的论述。
             但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与文明形态受制于资本的逻辑,对内造成劳动的异化、贫富的分
             化与对抗的频仍;对外则弱肉强食,奉行霸权主义,依丛林法则而行为,成为世界的动荡
             根源。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表明资本主义道路与文明开始式
             微,从而给人类历史发展开创了一个光明未来。
                  以上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四个方面探索也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人民中心强调的是
             价值维度,国家治理现代化强调的是根本性、关键性的制度维度,五大建设强调的是布局
             维度,现代化新道路与文明新形态强调的是最终的成就维度。价值引领在先、制度贯穿其
             中、布局系统完整、成就意义重大。这种内在逻辑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
             律的探索是全面、系统而深刻的。

                 四、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如果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定位强调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定位则是将视野放大到整个世
             界,在世界范围内、依据世界历史尺度来思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
             思主义的创新发展贡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然会把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提高到
             “百年未有”的全新高度。
                  (一)在以往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指导下,中国最终走出了现代化新道路。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有效证明了人类现代
             化道路的多样性,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错误思维,深化了对人类现代化规律的认
             识,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
             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新时代的中国把自身现代化的理论、制度、道路、
             文明自觉展示传递给整个世界,发挥中国现代化对于世界发展的示范、引领、榜样作用。
                  (二)在以往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指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不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也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
             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改革开放新时期特别是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表明,马克思主义没有失败,失败的是马克思主义的 “失败
             论”,社会主义没有终结,终结的是社会主义的 “终结论”。铁一般的事实证明:马克思
             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
             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展示对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巨大而广泛的
             影响,展现出世界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推动苏东剧变后陷入低潮与困境的世界社会主义
             运动重新走向复兴。
                  0 ·  ·
                 1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