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党政研究》2020年第5期
P. 8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改革开放 30 多年以来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和新挑战,以
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自我革命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的系
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激流险
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时代。
总结中国制度创立、发展和成熟的历史过程,对我们至少来说有三点非常重要的启
示。第一,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新的社会制度都是在旧制度中孕育、发芽,然
后脱胎换骨壮大起来的。新制度在萌芽和发育阶段是弱小的,生命力十分脆弱。可以说,
任何新生的制度从一出生就面临十分严酷的环境,需要应对无数风险和挑战。何况社会主
义制度是根本不同于任何剥削制度的新型社会制度,剥削阶级会利用自己各方面的强大优
势,千方百计地把新制度扼杀在摇篮之中。中国之所以能在社会主义运动中脱颖而出,成
为硕果仅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坚定选择社会主义,坚信只有社会主义
才能救中国,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不移地向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不管是
毛泽东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里充满的 “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高度自信,
还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 “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执着,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代代
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不懈追求。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支柱,才有了 “下定决
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制度创新的信心与勇气。
第二,要有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新的社会制度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完
善必须始终坚持不懈地创新,而创新不是在真空环境里,不是在实验室里,而是在社会实
践的大风大浪里,这就需要有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所谓斗争精神就是具有一种不怕困
难、不畏强敌、勇往直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状态。所谓斗争本领就是善于应对来
自各方面风险挑战的本事和能力。斗争精神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动力,斗争本领以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前提。仔细研究我们党创立的每一项制度,无一不
是用昂扬的斗争精神和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斗争本领,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的。以党的领导制度为例,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恨之入骨,把它视为进行
“和平演变”最大的障碍,极尽污蔑之能事,把我们党的领导制度诬称为 “一党独裁的威
权体制”。他们把我们实行的民主集中制说成是只有集中和集权而没有民主。我们党从改
革开放一开始就坚决顶住来自各个方面的攻击和压力,持续开展对西方民主私有性、虚伪
性和片面性的有理有据的揭露批判,坚持不懈地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党的全面领导能
力不断提高,中国的面貌日新月异,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制度优势。特别是这一次世界性新冠肺炎暴发危机处理中的 “中国作业”,更使全世界深
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的巨大优势。
第三,要敢于革自己的命,做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中国共产党本着为人民谋幸
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创立中国制度,就没有任何私心和私利,因此,具有坚持真
理、修正错误的政治勇气,敢于对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不适宜释放生机活力的制度、体
制、机制进行改革,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治国理政的要求。我们党始终以勇于自我革命的
精神改革体制机制,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做到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健全和完善
中国制度。例如,针对计划经济条件下权力过于集中等体制弊端,大力推进以下放管理自
主权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机制改革;针对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问题,持续进行
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针对领导干部和人才管理职务终身、论资排辈、关门点将、能上不
能下等问题,坚持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针对发扬民主不够和正确集中不够的问题,坚
7 · ·